美文网首页
《最后一课》的思考

《最后一课》的思考

作者: 蓝色追寻 | 来源:发表于2019-03-14 20:32 被阅读0次

        法国作家都德的一篇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感动了我们两三代人,那句“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让我们感同身受。比失去家园更痛恨的莫过于失去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小主人公小弗郎士不知家园即将失去还继续贪玩迟到和韩麦尔先生近乎痛苦绝望的用母语教授最后一课形成鲜明的对比。任何人读完这篇文章都会悲恨战争带来的灾难和痛恨侵略者的无耻与泯灭人性。

《最后一课》的思考

        但从文学角度来读这篇文章,是值得思考的,和平对于世界的每一个人都是渴望的,谁也不想被迫离开家园、骨肉分离,或接受他族奴役。我们痛恨战争甚于痛恨疾病,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他族对我们的蹂躏与摧残。

        但这篇著名的短篇小说都德的《最后一课》在法国并没有得到重视,就像伟大的无产阶级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医生一样。深入了解这篇小说,还要先了解这篇小说的背景--普法战争。普法战争是发生在1870年的普鲁士(德国)与法兰西之间的战争,法兰西失败,被迫签订《法兰克福和约》,割让阿尔萨斯-洛林,而小说的发生地点正是阿尔萨斯。这个位于法兰西与德意志边界的小镇,在17世纪以前,一直是属于罗马帝国,也就是德意志帝国。17世纪,罗马爆发内战,并且卷入其他欧洲国家,其中就有法兰西。之后法兰西迅速崛起,并且在战争中胜利,得到了阿尔萨斯-洛林。但是,德意志(普鲁士)一直对阿尔萨斯-洛林耿耿于怀,毕竟是自己的领土。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恢复与发展,普鲁士慢慢又崛起了,那口被割让领土的怨气,终于在1840年爆发了。这就是小说当时的背景--普法战争。所以,有很多学者都不认同这篇小说,普法战争只是普鲁士在收复失地,并不是小说所说的被异邦占领。但戏剧性的历史又重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阿尔萨斯-洛林又回到了法国。

《最后一课》的思考

        无论《最后一课》的背景地点阿尔萨斯到底属于谁,都没有太大的意义,而最值得我们思考的则是战争给我们底层人民带来的痛,尤其是我们中国人。

相关文章

  • 《最后一课》的思考

    法国作家都德的一篇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感动了我们两三代人,那句“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让我们感同身受。比...

  • 最后一课

    写下这个题目,首先想到的是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我的最后一课自然不能与都德的最后一课相提并论,但是于...

  • 终归于无为

    金刚会至此,已经是最后一课了。这最后一课通常是有套路的。在最后一课里,佛陀再次强调对于金刚会的内容,要受持、读诵和...

  • 出国读书前在家的最后一天

    ‘最后’总是有种很特别的意味,当然了,初中的《最后一课》是个特例,因为它不是课文的最后一课,破坏了对‘最后’的美好...

  • Ulord深度学习11:公链应用实现与经济体系

    本节课是本次学习的最后一课,非常重要,最后对于公链经济体系的思考也解释了我之前对于公链发展的困惑,与大家分享。 课...

  • 图形思考与表达的20堂课13 图解化为思考元零件|共修4期|图卡

    本节是实践课程的最后一课: 今日技巧: 1、图解初步完成后需要思考标题是否明确合适,文案是否明确符合场景,关系是否...

  • 丰富学生的智力背景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孙权劝学》。今天的课堂异常有序,从朗读课文——参与思考——回答问题,到勾...

  • 最后一课

    法国作家都德有篇文章叫《最后一课》,而我与同学们也只剩最后一课。最后一课,我要讲些什么呢,对于这即将毕业几个月后踏...

  • 摄影小结

    明天,这期摄影课的最后一课,从7月19日第一课,至11月29日,最后一课,19周,感觉还未开始又要结束,自...

  • 每天10分钟(33)我喜欢画画

    飞乐鸟万人打卡的最后一课(第29课是奖励课,所以这一课是最后一课有案例图的课),说实话很喜欢这个课程,很舍不得结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后一课》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lhh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