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浩正好卡在188的节点上,最后一步,功亏一篑。做好了心理,物质,一切的准备,细节准备确保万无一失,两边的过度安顿的妥妥帖帖,架不住政策变化。
这种无能为力我没有体验过,但感觉一定很糟糕。也一定可以对世界真相有些许顿悟。
比如对于大理现象,会有新的认知。
十年前,我第一次去大理。看不尽的风光,品不完的美食,更重要的当然是阅不尽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都有句slogan是,成都,一座来了就走不脱的城市。大理没这么说,大理不敢这么说,也不需要这么说,因为每个来过大理的人心里都会种下这样的执念。
大理就像每个人生命里一场注定无法回避不可逃避的轮回。最标准的样本是,二十岁去大理,种下“我一定要来大理过梦想中的生活”的种子。然后回到现实生活辛苦打工被锤,等到三十岁,攒了点钱,经历一番人生历练,看透些许真相,放下一切来到大理生活,开民宿,搞文艺,不计成本尽情释放。败光攒的钱之后,四十岁一无所有回到自己的家乡从零开始,回归真实生活。
听完梁浩的感慨,我陷入了长时间的静默。
我知道这是真的,我也知道这种前赴后继的轮回不会停止,不会因为有人出局而像终究崩溃的股市泡沫一样破灭,只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涌入,接下接力棒继续这个轮回。
这是悲哀还是世界真相。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注解】
“道”一直存在,只是存在着但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干预又什么都做了。
君王如果能守住“道”的原则,遵循自然规律,那么世间万物将在“道”的规律下自行演化。
如果万物在自己生长演化的过程中产生了自主的欲望,我就用“道”无法言说的质朴去震慑它。不能被定义的道的朴素规律震慑下,就不会产生不应该产生的欲望。没有了这种自主产生的自私欲望,它又将重新归于宁静,这样天下也就自然而然的归于安定了。
作为道经的最后一章,老子把第一章“道”的概念落实到了他心中理想的社会和政治——自然无为之中。统治者遵循“道”,让万物顺其自然,那么万物将还给统治者一片安定的天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