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阵阵,但伙伴们如约而至。打开电火炉,摆上绿植,点燃烛火……于是,小屋温暖如春。
第九次方糖读书会开始了。
静心冥想、灵性书写:“这一星期的我,像……”
分享时发现,我和一个小伙伴的意象竟十分吻合:“风雨中的陀螺”、“阴雨天空下的野草(野花)”。原来作为母亲的我们,这一个星期,被儿女的情绪深深牵挂着。这一巧合引发了大家对“父母、子女”的话题讨论。
也许是冥冥中安排,接下来《越书写,越明白》的朗读内容:《第五堂课——“看见”,一种生命智慧》给了我们这一话题深刻的回应。
我们深深地看见了……
看见孩子
“I see yue ,我看见你,
不仅仅是纳美人的问候,更是一种生命的哲学。
他们要表达的是:
I see into (我看见你内在的本质)
I’m accepting you(我完完全全接纳你)
I understand you(我懂得你)”
我们总是说孩子不知努力,整天只知道打电子游戏;我们总说谁谁的孩子多懂事,如果我的孩子是这样我早就笑了……
我们是否看到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好向上的心?我们是否看到孩子对成绩满不在乎的表情后掩盖着一次次曾经努力后受挫的经历?我们是否看到孩子沉迷网络里是在寻找存在感,认同感,而在现实中我们都不曾给得到;我们是否看到孩子时刻关注着我们的表情,我们的每一次肯定对他们来说都是那么重要……
我们是否愿意接纳我们的孩子是一个不完美的孩子?他或者在学业方面就是一个天资平常的孩子,或者生性胆小羞怯、体弱多病,或粗枝大叶,麻烦不断?他没办法达到我们心里为他设定的标准,我们是否接纳他原来的这个样子?
我们看见,我们接纳。
于是,我们能够看到孩子身上的独特性,看见他这个“人”。
于是,我们就能够坚定地站在他们身后,他们随时转身,都能看到我们温暖的目光。
因为看见,所以“懂得”。
因为看见,我们就能给出无条件的爱……
爱,在“看见”里流淌出来看见父母
“你的父母不只是你的父母。
在成为你的父母之前,他们是谁呢?
他们先是一个人,也是他们父母的孩子。
与你一样,他们也都是在动荡生命中 ,寻找自己的灵魂。”
把父母这一生,放到文化、历史的“脉络”里,
Y看见,“不是我不够好”才被送走的,因为父母工作繁忙,才把七岁的她和三岁的妹妹放到爷爷家;
她看见了三个姑姑对她们姐妹俩的打骂排斥,不是她们“不够好”,而是年龄也不是很大的姑姑们同样恐惧、嫉妒她们来争夺珍贵的父爱。
这一刻,她释怀了。
W看见了父母为了遵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毫无感情的两个年轻人结合组成家庭,磕磕绊绊地走过了大半辈子。她看到了母亲执拗、暴躁背后的心酸、委屈;她看到了父亲包容、隐忍背后的无奈、认命……
这一刻,她深深地理解了自己的父母。
我没有说话,但眼前浮现的是意气风发的父亲年少离家求学,靠自己的才干一路打拼,终于谋得体面的社会地位,于是,强势、控制变成他的人生信条,对子女教育上就变成了辱骂、鞭打,他成长的路上都是艰辛,应该没人教他怎样表达爱吧……
我看见母亲虽然是一个知识女性,但骨子里的“妇道”让她甘愿被父亲强权的阴影覆盖,在家庭里默默承受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自然也没有能“保护”我们,她的心里定有一份悲伤吧……
这一刻,年少遗留下来的积怨,慢慢消散。
“只有把父母放在文化、历史的‘脉络’里去理解,才能真正‘看见’他们,看见我们的父母。他们确实已经尽己所能,为我们的人生做出守护。面对这个尽心尽力要帮助你,带着许多局限、偏颇要帮助你的人,看见他,就够了。”
“待你真正看见,就无所谓‘和解’和‘宽恕’。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在分享中,在倾听中,在泪光中,
心底的结缓缓地松开了……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伙伴们都还沉浸其中,意犹未尽。
祝福你我都能“看见”,
祝福你我都被“看见”!
爱,在“看见”里流淌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