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末的下午,躺在沙发上看着一部电影,突然,听到门外拿出钥匙的开门声音,我心头一紧,这个时候门开了。
我老公一进门就黑着个脸,嘟囔着:“从我走到现在回来的这几个小时,有没有看书?天天就知道玩,也不知道看技术书!”
我像是做了贼一样的,慌忙回答到:“我有看书啊!”
(我老公)“就知道看那些闲书,那些大数据、Tensorflow的书看啊!天天就知道混日子!”说完,就听到砰的一声他把卧室门关上。留在客厅我,心理如同一万只草泥马扑面而来。
这就是我的婚后生活,遇到了一个魔鬼。这个魔鬼的原生家庭中父母都是老师,从小到大一直在外公外婆家长大,小学才接到父母身边,一接到身边就严加管教,初中就叛逆了。
这让我不禁想起,从幼儿园、初中、高中、大学、工作,到如今结婚,遇到的教师子女个个都被虐的很惨!管教超严格!所有的事情都跟学习成绩挂钩,暑假一点儿都不让放松。
初三那年暑假,去找同学玩。她妈妈是一位小学老师,平时看着也严肃。刚开始在她的房间里聊天,不一会儿,她的妈妈出去办事了。她笑着说:“我们去看电视吧?!”(我说)“好呀”。看了大概1、2个小时,突然,院子的大门有开门的动静。她听到后,慌张的赶紧把电视换到了刚打开的频道,边关电视边说道:“唉呀,回来了,还是回我房间玩吧”,关完电视,还把电视罩子再罩上,临走时还用扇子给电视降降温。就这一幕,看个电视竟然心虚的,如同做贼。我记了一辈子。
高中,同学她在离开了父母的管教后,爱上了小说,高三时,为了方便课上看小说。竟然主动坐在班级的后面。
看看,看看,他们一个被管教的早早叛逆,一个被管教的失去了自我控制力。
不禁在想。我们爱一个人就一定拿小鞭子抽她吗?就不能影响她,或者通过一些指导,让她学会自己拿小鞭子抽自己吗?
最近在抖音上看到个小视频,孩子和玩伴发生了小冲突,第一个妈妈不搞清状况,就说教孩子,否定孩子,说别的孩子在闹着玩,变相的说自己孩子在无理取闹。而另外一个妈妈,则询问原因,询问孩子感受,理解孩子,并鼓励孩子再去找伙伴说清状况,化解误会,针对对方可能的回应,引导孩子自己说出处理的办法。
一个是对对方压制否定和管教,一个是充满了信任和理解。两个妈妈的表现,让我知道,同样的事情,处理方式不同,效果大不相同。毫无疑问后者处理方式更优。
我们遇事时,能不能多给对方一点儿时间,让对方来理解被逼的背后原因,一起来解决内心深处的恐惧或害怕、一起克服焦虑呢?
我们能不能换种爱的表达方式,不要把语言当棒子用,劈头盖脸的把对方从心理打趴下,让爱转为狠。同样的问题,有千种答案,我们提供多种答案让对方来选择来决定,而不是逼着对方按照自己认为好的方式做事,把主动权交给对方,会不会更好呢?
我们能不能多给些信任和理解,相信对方,相信孩子或爱人会为了爱你,而有所改变呢?
爱不需要严加管教!爱她就相信她,爱她就理解她,爱他就多给她一些选择,把主动权交给对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