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乔·福克斯以前,凯瑟琳·凯莉有一个网络笔友NY152,他们互相写邮件,分享自己在纽约的生活。
“我听不到纽约街头的声音,我只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白天,凯瑟琳在母亲留下的转角书店里当老板娘。上线后,凯瑟琳屏住呼吸,等待“You have a mail”的提示。
电子邮件像是上帝的预告,预告在转角即将有一个人来到。
上帝先通过网络让他们了解彼此,再把故事的导演权交还到他们自己手上。
作为福克斯父子连锁书局的经营者,乔·福克斯来到了人文气息浓厚的上西区,搞垮其他书店、垄断客流量是他们的目标。
他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女友,一个头发花白但女人不断的爷爷以及同样坐拥美人无数的父亲,
他还有一个名为“Shopgirl”(老板娘)的笔友。
“我听不到纽约街头的声音,我只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他饶有趣味地品读她邮件里的话,努力读她喜欢的《傲慢与偏见》——即使他食之无味。
不知道对方的姓名,不知道对方的住址,不知道对方的长相——靠着单纯的邮件往来,让两个人从素昧平生到无法控制的互相吸引,从竞争对手变成在劫难逃的爱人。
我常常不相信聊出来的感情,毕竟一个人只要知识面涉猎广、对人心的洞察深,或者出于被簇拥被依赖的人际虚荣心,愿意挥霍大把大把的闲暇时光,就足够让他和任何人都聊得来;如果聊得来便能谈上是一种心动,那么爱情的变数也太大了。
二刷《电子情书》时,一个问题涌上心头:为什么是他/她?为什么是他们?
正如多年后再看《哈尔的移动城堡》,我总是不禁要问、反复地问:“为什么是遇见哈尔的是苏菲?又为什么是哈尔?”
01 自我暴露
--我的点滴将渗透于你的生活
在关系伊始,凯瑟琳和乔仅仅是为了倾诉和倾听,两个人都拥有看似完美的伴侣,在“天生一对”的两段亲密关系里,凯瑟琳和乔都不约而同地拒绝尖锐的争吵,维持现有的伴侣关系——在确定自己心有他属之前,否定当下的关系无疑是不明智的。
不需要心动的信号,仅凭包容和对关系稳定度的需求就足够支撑一段相敬如宾、貌合神离的感情。
这种情况下,Shopgirl和NY152的邮件往来,是不以索取情绪价值为目的的轻松的交谈,他们通过心灵的互动,向对方描述自己的感受,共同指引对方去倾听他们热爱的纽约生活。
于是乎,凯瑟琳在生活中捕捉到的小细节和小美好都终将归因于NY152的存在,归因于对“You have a mail”的期待;电脑屏幕那头的乔,亦然。
他们素未谋面,却已经无孔不入地存在彼此的生活里。
02 自信地、亦步亦趋地
转角书店关门了。
他像淋雨的小狗一样小心翼翼,害怕凯瑟琳得知笔友NY152就是她的敌人——福克斯书局经营人。
不同于当下社交媒体的即时性和“自我展示式”的透明,邮件往来很好地帮他保守了身份,使这种神秘和美感不被破坏。
即便自己的书局直接导致了凯瑟琳的转角书店关闭,乔依然积极地建立与凯瑟琳的联系——反复制造偶遇、看病时的探望、一次又一次的靠近,像一个纯情大男孩一样亦步亦趋。
她的优雅和认真、他的风趣和耐心,在一封封电子邮件中互相交织,在交流中遵守与协调对方的规则;乔的商人思维让凯瑟琳难以苟同,但她不可避免地被他看世界的独特方式所吸引;
他们害怕失去彼此、提供给对方支持与鼓励,他们都喜欢小朋友、他们都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
03 因为彼此而美好。
你也许要问:为什么是凯瑟琳?为什么是乔?为什么这么美好的人“落”到了她/他手里?
其实,电影里所呈现的美好,存在于他们彼此眼中,是他们发现并珍视对方的美好。
凯瑟琳和乔不只是因为缘分而相遇相知,还因为主动的靠近、不断躲闪、藕断丝连,因为麦芽糖一样契合的灵魂,因为不断的沟通和对关系的修补。
凯瑟琳与评论作家和平分手许多影视剧告诉我们,这世界上存在“真命”——存在天生一对,存在“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命中注定。
如果你接受了这个假设,就意味着这个人可能只在某个特定的国家甚至城市、特定的两年三年里出现,意味着你们的世界线的相交仅差之毫厘,也可失之千里;意味着这个人可以因为你的幼稚而错过,却永远不可被替代;
意味着,你不是到了特定的年龄就必须谈一场恋爱,也意味着,你可能孤绝一生都找不到她/他,那么除她/他以外的人都会被你当成将就。
一生够爱很多人吗?一生只爱一种人吗?
在爱之前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爱什么样的人吗?一个自己的模板?还是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
人生中确确实实有不计其数的心动,但更多时候,我们连一封电子情书的email地址都没有。
|今天我写了一封情书,不知道该寄往哪里。
【图片来源】:电影《电子情书》
【文案】:渡边玛索
|一支笔一张纸,我们去过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