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496083/dbe80b34834cdf7c.png)
提起管理二字,很多人脑海中马上想到了各种各样的管理,比如:社会管理、城市管理、教育管理、企业管理甚至个人管理等,尤其是现在处于非常时期,这个困扰全世界近三年的问题到底要如何才能解决? 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且不说到底哪种声音是对还是错,我只是想通过对管理的一种解释或重新认识来表达一些我的个人观点。
管理,到底是什么?有人说:“管理,就是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没错,管理确实是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但是,怎么样能让某些工作能够直达人的内心,使人不设防地能够愿意为之工作,下面通过一个小倒子说明一下。
大概2000年的时候,北方某个小城市,新开张了一个海洋馆,但门票是50元/人,令到当时收入普遍还不高的人们望而却步,开张了近一年,生意十分冷清。
后来,有一位女教师通过应聘经理的职位进了这家海洋馆,在她上任的一个月后,来海洋馆的人越来越多,几乎天天爆满,这些游客中,三分之一的是儿童,三分之二的人是儿童的父母。三个月后,海洋馆就实现了扭亏为盈。
这个新上任的经理到底采用了什么办法让海洋馆起死回生的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在对外登出的广告中,有这么一句话:“儿童到海洋馆参观一律免费。”
这是什么管理?其实就是一种心理管理,满足客户的需求。
那么,试想一下,我们的大规模管理,是不是也运用到了心理管理呢?显然,有用到。比如:全民检测免费、到处设置有检测的地方、检测时间灵活,一般早、午晚上都有等等,这些便民措施基本上令到全国人民都能自觉自愿地去做核酸检测。
对于有着十四亿多人口的中国人来说,意义极其重大,这样的好处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召集全民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找出感染源,并将分析结果供政府做出相关决策,及时采取管控措施。反之,如果没有这些管理措施,试想想会有多少问题出现。
优秀的管理者,不仅注重于资源的合理调配使用,同时会在心理管理方面下足很大的功夫。孟子曰:“得民心者得天下”,实质说的就是心理上的管理。在疫情的非常时期,心理管理的作用也愈显重要。
怎么样让人民群众不恐慌,不焦虑?除了加强生活物资方面得到充分的保障外,同时也要加强对民众的心理压力进行及时疏导,及时疏导并非就是要一对一地进行上门慰问,而是在非常时期的政策信息做到及时透明、公开、公正。只有这样,才会让广大民众心不慌,同时还能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下面就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个好的管理制度
一个国家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它的管理质量,实际上并不存在不发达的国家,存在的只是这些国家中不发达甚至一些错误的管理,而任何一个成功建立了管理制度并实行严格管理的国家,经济和社会状况总会得到显著改善,同时,其健康水平及教育水平,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管理一定是要深入人心
社会上几乎所有重要的东西都取决于管理,同时,一个社会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也取决于管理。对资源的利用是否有成效?是否过时或有重复建设?这都离不开管理,而且是有效的管理。尤其在非常时期,更应该让管理深入人心,更加有效,让绝大数人都感到满意。
困境中才需要管理
其实,管理的行为关系到大多数人的满意程度,甚至关系到他们能否幸福的生活,因此,管理的意义使我们没有理由不去认真对待。但是,如果组织运作正常,万事顺利,经济一片繁荣,那基本上也不需要什么管理,只有在困境中才需要管理,因为,困境中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棘手问题,它往往最能清晰地考验出管理者的智慧和水平。
因此,对于尚处在抗疫的关键时刻,我们更应该学习什么是优秀的管理,不仅要学会体察民心民意,同时还要适时地优化管理制度,在困境中勇于面对,学会解决棘手问题并积累一些管理方法论,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资源,向管理要进步,最终通过最有效的管理手段,战胜疾病,使广大人民群众满意,我认为这就是十分优秀的管理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