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十五日

作者: 曼珠沙桦 | 来源:发表于2022-05-17 17:00 被阅读0次

这两天我算是体验到了什么叫做沉浸式读书,一反往日地在微信、简书、抖音、小说中反复切换的方式,而是一头扎进一本小说里,用了两整天读完马伯庸的《两京十五日》。

故事原型源于《明史》中的一段记载:夏四月,以南京地屡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庚戌,即皇帝位。

这段记载只有区区 40 个字,看似平平无奇,但是马伯庸却认为,这其中大有戏剧性可挖。故事由太子朱瞻基奉父亲洪熙皇帝之命乘船前住南京提前布置迁都事宜。然而太子一到南京,船就在码头爆炸,太子侥幸被一个小捕快所救,又在途中遇小官于谦和一女医生。

刚刚安顿下来的太子收到宫内密诏,他的母亲张皇后传诏太子的父皇身体非常不好,请太子速归。这份密诏不合常理,签署了张皇后的名,却用了皇帝发给藩王的印,暗示有藩王造反,欲对宫内皇帝宫外太子同时动手。

太子马上动身,还是险遭杀害,带着肩伤从南京到北京几千公里,只有十五天的时间,不知沿途官员是否叛变,还有白莲教的参与,要赶回宫。

受伤的太子和忠心凛然的于谦、玩世不恭好酒的捕快、医术奇高又心思缜密的女子,四人组队要完成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日行200里,躲过强大的追捕,回到北京。

四个人相互配合,沿着大运河,巧妙地设计前进的路线,数次遇到险境,又数次凭借着机智配合着逃脱。而大运河的两岸,风土人情,生态环境,彼时的人们生活起居在故事里缓缓展开,完美地契入情节里。

太子从最初沉迷于斗蟋蟀的任性,随着阅历的增加,对宫场的理解、对人民的生活、对政策对民生的影响都让他的心智得到磨历;小捕快也在过程中揭开自己的身世之迷,从借酒逃避慢慢开始面对真实;小官员于谦一直以民生、国家、社稷为重,清白做人,大局为重始终正直;女医生是四人中心思最为缜密者,也一直背负着一个谜一样的使命。

故事的发展惊心动魄,四个人步步惊险,看得人随时提着一颗心,化解险境,水运环境和人文的知识介绍又让人感叹人民智慧的巧妙。故事是虚构的,却包含了不少的史实。尤其是涉及迁都、运河、殉葬等社会现象,读来令人惊人,当真让人欲罢不能,不看完放不下。

除了故事好看,史料详实外,这本书还提供了教科书级别的小说写法,故事在场景中不断发展,小高潮不断,悬念叠起,人物在故事中渐渐显现性情。在小说的“变化”和“解迷”两方面做到了几乎登峰造极的地步,其节奏之快,铺陈之广,衔接之自然,转折之多,意外之密,完全令人沉浸于其中,手不释卷。

又看一本好书,似乎跟随着四个人的脚步完成了一趟惊险的旅程,除了探秘事件的根源外,也是在探秘人心的深浅。我记住了马伯庸这个名字,准备把他写的所有书都看看。

相关文章

  • 惊心动魄十五日

    这两天我算是体验到了什么叫做沉浸式读书,一反往日地在微信、简书、抖音、小说中反复切换的方式,而是一头扎进一本小说里...

  • 中元节~~由来……

    …………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 中元节,鬼门开…(胆小勿入)

    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 新年关于尊重和惦念的话题

    二月十五日

  • 下元节时话祭祖百年老谱有故事

    民间传统节日上元节是正月十五日,中元节是七月十五日,下元节是十月十五日。 逢中元节和下元节,又是传统的祭祖节日。今...

  • 十五日夜

    我白色的袜子踩在烈火的土地上 我混乱 在北方 在这月明星稀的夜里 幻想破碎 和男人的鼾声融为一体 我想对你说 我滴...

  • 十五日

    十五日, 今天不知道是否有太阳, 但我起床的时候已经没有太阳了, 只有黑夜的记忆, 月亮不在是月亮。

  • 萝莉们恋爱半年都是要写日志的

    二零一六年八月十五日,王轲在回北京的火车上,从二月十五日到八月十五日,也刚好在一起半年了。那天本想写点什么,好歹留...

  • 生存

    一 十月十五日,渝厨艺人吊火锅盛大开业。 开业钜惠:十月十五日至二十五日,菜品6.8折;十月二十六日至十一月五日,...

  • 歌诗吟唱(9.23)

    本周学习华调吟诵《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惊心动魄十五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lln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