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由来……

作者: 任铁玲 | 来源:发表于2018-08-26 02:58 被阅读8次

…………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就这样每年到了这一天,它成为了一个秋尝祭祖又表达着祈祷祝福的华夏传统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组成了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中元节~~由来……

现在,这一天叫中元节,也叫盂兰节,民间更多称为鬼节或七月半。

【佛家:盂兰节】

关于佛教“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一个典故: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有位名叫目连的弟子,非常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的生活情况。

因为其母生前铸下大错,死后境况堪怜。目连看后很心痛,求得佛祖指点:需要十方僧众一起超度的祭拜仪式,方能普渡其母脱离苦海,过得好一点。

后来佛家弟子就固定在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广设盂兰盆供,为已逝的父母、亲人长辈祈祷在另一个地方过得好些。

彩灯放天河,月白殇离别。追思千秋索,欲言泪先流。

燃一柱香火祈祷,寄托无尽的思念。祝福他们一切安好,因为他们永远都没有离开,他们一直在我们的心里。

中元节~~由来……

【道家:中元节】

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传说这一天是地官的诞辰、赦免鬼魂的日子。他会拿出厚厚的花名册,根据表现勾勾画画,赦罪免刑。

古人也深信,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于是就在这一天祭奠,供上百味五果,虔诚祈祷,因为举头三尺有神明。

不管是烧纸送祝福,还是点清香寄哀思;或祭先祖,或放河灯;即使是阴阳相隔,还是满含思绪的追念。

曾经的画面浮在眼前,泪流不止,但更要好好珍惜当下。

中元节~~由来……

【民间:七月半或鬼节】

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云:

“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

起初,“秋尝”的日期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最适合祭祀亡灵。

又有传说: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又称为鬼节。

而人鬼之别又在于:人为阳,鬼为阴;所以人死后的鬼魂会沉沦在神秘幽黑的水下。

因此每年七月半,生者都会亲手扎上一朵五彩莲花灯,放入河水中随波逐流。普渡亡者,给他们照亮回家的路。

在那萤萤闪闪的光芒里,我们始终相信他们并非真的离开,只是在另一个地方开始下一个旅程了,而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一世未完的旅程。

中元节~~由来……

一年一年的中元;一岁一岁的牵挂;一次一次的想念;一分一秒的追思………

相关文章

  • 中元节~~由来……

    …………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 中元节里话习俗

    还有2天,中元节就要结束了。可能有的小伙伴并不知道中元节具体是什么,下面我就像你们科普一下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

  •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的由来,是佛、道、世俗的融合 · 民间的“秋尝” 中元节的诞生,可以追溯到遥远古代,“秋尝”时节,人们庆贺丰...

  • 中元节的由来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元节了,说起中元节,我们大都比较陌生这个词,在我们当地的说法叫七月半,也称鬼节。 下面就介绍...

  • 中元节的由来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四 也就是很多清远人常说的“鬼仔节” 小编想起小时候 这个节日,晚上妈妈都不让出门... 因为老一...

  • 中元节“放生”

    中元节,俗称鬼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中元节“放生”的习俗也由来已久。 如何理解“放生”?...

  • 中元节:既念过去,亦望山川

    中元节由来: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因为七月半祭祖习俗古已有之,原本是民间的祭祖节,而非“鬼节”...

  • 中元节的由来和习俗

    中元节又称“鬼节”,是中国传统祭祖节日,民间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中元...

  • 中元节的由来与风俗

    节日名:中元节 时间:七月十五日(农历) 中元节自古比较隆重,唐朝时中元节是法定节假日,放假三天,不过那时官方文件...

  • 灯火阑珊处的人

    人类的悲观真的不相通! 今天是我们这里的中元节,这边俗称“鬼节”。在这一天鬼魂们可以自由来到我们的世界游荡。所以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元节~~由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pn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