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快乐!
对孩子来说,这天他们不仅放假,有的还会收到礼物或者去外面玩,总之孩子们会非常快乐。
而作为家长,想盘点一下,面对孩子时总是会出现情绪波动有哪些场景?
1-唠叨孩子,家长反复提醒某事后,孩子会不耐烦。以至于后面家长一开口,孩子也变得情绪激动。主要来自两方面:
学习方面:
会提醒孩子做作业,上网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关注作业完成的质量,字迹端正,还有正确率……各种学习细节。
生活方面:
会提醒孩子注意卫生要洗手,注意保暖要及时穿衣服,不要着凉,过渡嘘寒问暖,造成孩子觉得没自主性。
2-带着评判语言或者命令语言和孩子说话,让孩子没感受到尊重。
吃饭了快去刷牙;吃饭了快手洗手;太晚了快来睡觉;已经晚上8点了,还没完成作业,还不快点去写……
催促孩子完成事情,而没有考虑到孩子怎么想,会让孩子很反感。
3-打断孩子,孩子可能在做一件事情,家长想到和孩子有关的事情,就直接问孩子,而没有去看孩子是不是在专注的做事情,这时孩子觉得家长打扰他,他不开心。
这些场景中,我们出发点是为孩子着想,只是带着自我视角和评判去和孩子交流,可能会导致孩子的语言行为举止让你特别抓狂,这时就会让自己陷入了紧张亲子关系。
这时候怎么办呢?
1-思考我们家长的责任是什么?
2-履行自己的责任,能有什么其他方式去和孩子达成共识吗?
3-这些方式中,有哪一个满足自己的需求也能满足孩子的要求?
4-什么时候开始尝试这个方法?
5-尝试后的感受如何?孩子的行为表现和之前比,有哪些不同?
6-下次再做,你觉得那个部分会做到比现在做得更好?
和孩子在一起,出现情绪波动不可避免,先接纳它,同时学习一些好的方法,开始行动。在养育孩子过程中,不仅学知识还要行动中去实践,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