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朝阳从东方的天空上升起时,我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旅程――探寻丝绸之路上各国文化。虽然各国文化有所不同,中国却将各个不同的文化融合在了一起。
那么中国为何能把不同文化融合起来?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在唐朝,唐朝它的统治者为游牧民族后裔所建立的汉人王朝。建国后,刚刚走出南北朝大分裂的中国,唐朝的民族观形成尚未稳固:汉人、鲜卑、西域、女真、突厥等民族杂糅在一起,这样的状态之下可以很好的融入其他的民族文化。第二,在唐朝之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以玄学为主流思想,而其中王弼开辟了新道家成为主导思想,他讲:“统之有宗;会之有元”,强调了理的存在,即事物一切的本质。而儒家又讲:“道不同,不相与谋”历史的发展无非就是为了进入乌托邦主义时代,可历史的前进必然要有一个指导思想,在如此一个大的国家中注入新的思想是非常有必要的――历史不能倒退,亦不能停止不前。
中国主要从印度方面引进了佛家,那么,佛教与佛学有什么不同?在大师那里一样。在一般人呢,佛教注重仪式吃素跪拜等,佛学只是研究其道理。
佛家虽然是一种宗教,但是,它是往心中深入的。并不是想基督教育一样,是向外寻找的。这本身就与中国文化有着莫名的联系,不管是道家,还是儒家都是注重人生界的。这足以让我们于印度文化的得以融合。
中国与印度的互相交往中有两个人十分著名:达摩祖师与玄奘法师。北魏时,达摩祖师曾在洛阳、嵩等地传授禅教。著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包括《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6种。还有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为中国新佛教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贡献。玄奘法师西至印度,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而中国的佛教并无大小乘教法之分,西行到印度,只是取得其他的未有经书。
而印度经过长时间的间断性长的改朝换代,融入了更多的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这种融入是被动型的,并非主动的吸纳其他的文化,如此便会迷失原本的文明与文化。这中国是大相庭径的。
就日本而言,它的地理位置方面的优越性极为重要,日本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唯一一次重大损失的是在13世纪时遭遇蒙古人的侵略。日本人可以从中国文化中受益也可以与外界隔断。
早期日本社会是由部落组成,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后破坏了这种部落社会。日本的佛教是自朝鲜传入的,以此为基础,引进了基督教。这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此动力导致了实行大变革,他们力求变为像唐朝一样的中央集权制社会。
他们设置了国司、军司还有若干郡守。但与此不同的是日本只是在中国借鉴了一些东西。日本还是保留了贵族可以保持原有土地,以此来限制天皇的权利。
他们借儒家来制定自己新的道德规则,借中国的汉字来制定自己的汉字。他们在提升自己的精神需要时,还保留了日本原本的神教。唐朝与日本在公元630年,日本舒明天皇派出了第一批遣唐使,至公元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间,日本一共派出了十九次遣唐使。唐朝允许遣唐使者参加科举考试并且得以录用为官
有人说日本侵华这是非常大的罪恶,所以,我们不能学习日本文化,甚至要打压日本文化!试问,日本文化究竟有没有价值?若无价值,那么它凭什么能延续几千年?不管什么人,他都会有一种会辨别是非的理智性,日本的改朝换代可非一二次了。凭什么日本文化就能保留下,必然有它内在的价值。
所以不得歧视任何国家的任何文化――中国文化本身就是有融合性的,应当理解任何国家的文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