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高三复读的小凡又来了,还是妈妈陪着来的。这个高高壮壮的大小伙子更精神了,算起来这是第五次来访了,前后也有一个多月了。这次小凡还是穿的那一件蓝色的羽绒服,一件浅蓝色卫衣和蓝色裤子,一米八五的个子就像一堵墙一样站在那里。

当然小凡是联合药物治疗的,小凡妈妈述说着这周三调整的药物,还有在家和家长交流的情况,笑着说:现在小凡脾气可好了,他爸爸说他几句都没事,要搁以前早就急了。还有对手机的控制也是很好,到了点就能放下了,以前是“夺不过来,打了仗也夺不过来”。
唉!关于“说孩子”和“管理手机”可能是太多家长头疼的事吧。有时就是简单的“就事说事”,孩子就会“发疯”,简直不让家长张嘴。而对于手机更是天天上演“争夺大战”。小凡家也是如此,就连当老师的爸爸也无奈地“干脆不管了”。其实,不是不管,是不敢管,一管就“爆”,惹不起啊。大约有两年多的时间父子二人几乎是“互不理睬”,除了一个屋子吃饭睡觉几乎不交流,所以当小凡妈妈看到小凡在家“有说有笑”时,内心的欣喜就可想而知了。

我所关注的还有“是否还有人议论你”,当小凡听到这个问题时,习惯性地挠挠头说:“可能那些学生太无聊了,他们也不好好学习,我和他们不是一路人”。
“那,到底有没有人在议论你?”
“他们那样的人,你说我干嘛关注他们”小凡很认真地看着我说,“我现在就学我的习,也没空管那些,好像没听到他们议论,反正他们议论我也不管了,不在意了。”
这孩子,还会绕着弯说话了呢。看来“幻听”是没有了。
说起学习,上课注意力集中度比以前好了,做作业速度快正确率也高了,但是有一点我还是不太放心,“到了晚上很累了,眼睛都要睁不开了,但脑子很活跃,想法很多,会闭着眼睛在脑子里想题”。
这样的状态是不是有点“躁”的前奏呢?要高度重视啊,一旦躁起来就麻烦。我心里盘算着,又不能直接告诉小凡。
小凡对这一周的整体状态评价还是蛮好的,0—10的评分标准人家可是评了7—8呢,还真是不错。而小凡接着说:这是我记事以来最好最稳定的状态啦,记得从小学一年级起情绪就忽高忽低,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着急一会儿就伤心,高二高三时最严重,想控制也没办法,那时候想学习真的学不进去,心里不平静没法集中注意力,这一周觉得太好了,想学就学进去了。小凡边说边露出笑脸,还是那种有点小害羞的样子。

动力催眠的流程不变,但这次小凡的变化还是有的,手臂连同肘部一起抬起,保持了近17分钟,手臂放落时沉重的我几乎都拿不起,“真是有点壮”我心里想。反应性催眠眼睛睁开的很慢呼吸跟随几乎没有太多胸廓起伏,而眼光凝视也是很快闭眼,手臂僵直时更是像“钢板一样”,僵硬的很。
结束后交流,小凡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法完全放松,知道自己身体和意识的不一致,而整体情绪状态的评分到了9。协商和叮嘱了适当运动后,小凡和妈妈就道别回家了,我的工作还要继续。
每天每周重复着见不同和相同的来访者,重复中有不同,不同中有相同,记录着,收获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