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楚国边城钟离和吴国边城卑梁因养蚕女争桑树而打群架,导致两国兵绒相见。吴国让公子光率兵出迎战,攻占楚国钟离、居巢两城,凯旋而归。见此情况,伍子胥建议,楚国现在不堪一击,请吴王僚再派公子光出征楚国。公子光让吴王不要听伍子胥的,伍子胥父兄被楚王杀了,他这样说是因为他想利用吴国之力报他的私仇,现在还不是打败楚国的时候。
这时伍子胥才明白了公子光欲保存实力,搞军事政变来取吴王僚而代之,根本无意于开疆拓土。这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没统一的提案的挫败,让伍子胥立刻清醒过来:第一,他还没有成为公子光信任的人,否则不会不提前知道公子光的意图;第二,吴王僚对吴国之事没有绝对威权,公子光在攻楚之事上才能一锤定音。伍子胥马上做了两件让公子光觉得特别重要的事情:一是心照不宣,把刺客专诸推存给了公子光,二是不贪恋富贵,带着亡太子建的儿子到乡下种地去。
伍子胥隐忍待变。五年过去了,楚平王死,与秦美女生的儿子珍继位,史称楚昭王。吴王僚利用楚国国丧的窗口期,派两位公子(亲弟弟)率兵伐楚,不曾想被早有防备的楚军截断归路来了个反包围。吴国内空虚,公子光派出专诸刺杀吴王僚,自立为国君,是为吴王阖庐。心满意足的召来伍子胥,委以外交部长之职,共商国家大事。
这时楚国杀大臣郤(xì)宛、伯州犁,伯州犁的孙子伯嚭(pǐ)逃到吴国,吴王阖庐任命他为大夫。前面讲到被截断归路的两位吴国公子将军,听到吴国已经变天了,只能以兵降楚,楚昭王把他们封在了舒县。吴王阖庐上位第三年,带上伍子胥、伯嚭、孙武等一起亲率大军,攻占楚国的舒县,生擒叛降的两位吴国公子。吴王阖庐想一鼓作气攻打到楚都郢,孙武说现在吴国士民疲惫,不宜再拉长战线,再等一等。吴王这才撤军回师。
吴王阖庐上位第四年,吴又兴兵伐楚,占领六、灊(qián)两县。第五年,打败越国。第六年,楚昭王命令公子囊瓦带兵攻打吴国。吴王派吴子胥领军迎击,在豫章大破楚军,占领楚国的居巢。
第九年,吴王阖庐问伍子胥、孙武:过去你们总是说不能进攻楚国国都郢,现今有什么想法。两位回答:楚公子囊瓦的贪婪无度让唐蔡两国恨之如骨,如果这次征伐楚国,一定要得到唐蔡两国配合支持才行。于是,吴、唐、蔡组成联军挥师向楚,双方隔着汉水扎营对峙。
吴王弟夫概请求率先领兵攻击囊瓦,在没得到同意的情况,带着自己的五千士兵突袭了囊瓦,囊瓦大败,逃奔到郑国去了。吴军乘胜挺进,五战五捷兵临楚都郢,十一月二十八日,楚昭王弃郢出逃。第二天,吴王进入郢。
楚昭王逃入云梦地区之时被盗贼袭击了,又逃往郧国。郧公之弟怀准备杀昭王以报楚平王杀父之仇,郧公赶紧带着昭王逃往随国。吴军包围了随国,喊话随国人:被分封在汉水流域的周朝姬姓子孙都被楚国灭掉了,你们也是姬姓之后,不应该保护你的的仇人啊(这种说辞简直就是个笑话,难不成只能姬姓杀姬姓)。眼见随人有些动摇了,哥哥楚王子綦藏匿楚昭王,自称楚昭王准备替死。最后,随人占卜(条件没谈拢)显示把楚昭王交给吴国是不吉利的,就拒绝了吴的要求。
早些年,伍子胥和申包胥是好朋友,伍子胥逃离楚国之际,对申包胥说将来我一定会灭掉楚国,包胥表示我一定会保全楚国。
吴兵入楚都之后,楚昭王没逮着,伍子胥就把楚昭王的墓给刨了,拖出尸骨抽打了三百鞭子,这才算解气完事儿。流窜于山中的申包胥让人带话,指责伍子胥对自己曾经的国君做出了这样极具侮辱性的操作,简直不理喻,肯定是要遭天遣。吴子胥的回答,立刻把我带回到他跟哥哥伍尚的对话情景:你又不是我(我们一家)跟我讲什么天道公理,时不我待就在当下,我就要这样倒行逆施快意报家仇。
申包胥就跑到秦国求救,秦国刚开始没答应,他就在秦国宫殿里哭了七天七夜,秦国认为楚国虽然残暴无道,但有这样的忠良之臣还是值得一救的。于是秦国派出五百辆兵车共计37500人攻吴,在稷丘(随州历山)大败吴军,解除了吴军对楚昭王的包围。这时由于吴王阖庐长期滞留在楚国抓捕楚昭王,吴王弟夫概悄悄引兵回国政变自立。亲密战友的神助攻,导致战局发生大逆转。吴王阖庐立刻率大军离开楚国,与夫概打响“保位”战。夫概失败之后逃到楚国,楚昭王借此良机,终得再次回到国都郢。封夫概于堂谿,以堂谿氏称谓他的家族。充分利用秦国援军和国内反对侵略者的军事力量,主动出击吴军。在接连败绩之下,吴王只能调整灭楚的既定战略目标,撤军回吴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