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那些带入感极强的古诗文

那些带入感极强的古诗文

作者: 昈_ | 来源:发表于2018-04-01 21:53 被阅读76次

    今天刷微博,看到诗词大会花絮,董卿字字铿锵地念着“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心里忽然一震,加上之后看到的“81192返航”,双眼刹那间朦胧了。

    袁泉曾经说,她演戏开窍是在演《霸王别姬》时,念到“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时的泪目。

    想来那些带入感极强的古诗文,都会给我们带来一瞬间的激荡。而这样的激荡,大概就是情感击中灵魂的感觉了。

    如此的带入感,或许可以粗粗地分为两部分——豪气与美丽。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典型的毛主席诗词,最突出的特点大概是意象极为明显:汉书中,长缨指长绳子,苍龙指太岁。加上“今日”与“何时”的对比,宏大的气势霎时间体现出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在学这首词之前,听王佩瑜念《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句在许多场合听过的句子瞬间让我觉得心里像是被什么攥着,又瞬间松开的感觉。这种感觉说不清,只能说“大”“尽”“千古”,像是把词用尽,毫不犹豫,不留余地。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

    作为《将进酒》的开篇,写绝了。这句话我感觉可以像“落霞与孤鹜齐飞”一样,赏析两千字也说不完。“天”“海”是空间的纵横,“白发”“青丝”是时间上的对比。这样的两句咏叹,带来的语气的强烈绝非任何一句短句可以匹敌的。“黄河之水”势不可挡,“奔流到海”又势不可回,来也汹汹,去也汹汹。而“高堂明镜悲白发”的画面感,大概也是任何一首诗所没有的。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初三时,缩在辉女神椅子上柔软的衣服里,听着学生给她背书,当时只是草草看过一遍《琵琶行》,留下的唯一印象便是这句。大概因为是文章过半的标志,所以我窥见几乎所有人背到这一句都会露出不经意的笑容。我也更愿意相信,这笑容中或多或少有自己被带入的情感。“东船西舫”本该夜夜笙歌,此时却“无言”,而江心秋月则是无数静谧诗歌中最重要的意象。江间安静平和的画面,似乎就在眼前。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妖猫传》中,这句诗似乎承担了主线的作用。起初看不懂“想”字,后来渐渐觉得,这是最妙的一个字。看到云的飘渺想到衣裳的飘逸,看到花的娇嫩想到女子面容的娇媚。我只能写出最直白的意思。或许“想”完全可以理解成“像”的感觉。或者把云和花直接想成主语,这样就更美了。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又是一句写月的。但很有趣的是并没有精工细描月色的朦胧纯粹等等,而是选择了用“赊”这样一个动词,来表现一幅“将船买酒白云边”的场景。想起原来夜里在后海的游船上吃饭,听着古筝似有似无的声音,面前是一片月色铺满的波光。一度是我最喜爱的一句诗。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上学期学《梦游天姥吟留别》,早读时每每读到这句都会觉得美好。甚至会刻意地抬头望向讲台下的人们,渴望能得到他们对此的回应。云霞明灭,霓衣彩阑,一种“仙气”扑面而来,宏大壮观中透出些微的渺茫。


    基本都是课本中出现的诗句,这样也省去了铺垫背景。如此总结,显而易见的是它们的共同之处——意象明显,对比突出,画面宏大,语气强烈。

    其实带入感并非是评判诗句好坏的唯一标准。更多的是情感的渐进,比如李白的《把酒问月》,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甚至是同样课本里的《陈情表》等等。所谓富有“带入感”的诗句所带来的充盈与激荡,则可在这些诗文里更为细致并且长久。

    借着这样的由头翻了翻唐诗鉴赏辞典,沉浸在李白的诗里无法自拔。诗歌的美丽不在于它离现实多么遥远,而在于它可以把现实中的一切加上美的滤镜。

    周末没动笔,生疏是自然的,写到“美好”那部分时才渐渐觉得写作的熟悉感回来了。立下一个暑假开公众号的flag,在此之前最要紧的便是多积累些东西,同时顾好自己的学习。

    那就干脆仅以此篇结束我这个困倦的周末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带入感极强的古诗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maa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