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俊芳)
今天继续阅读第七章——《写读后记》。今天提炼重点有两个:
1.读书须“严肃”。
“严肃”意味着认真投入,真正把读书当回事,教师有规划的读书,目的不是消遣、打发无聊时间,而是为了丰富自我、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育行动;意味着,要随着阅读进入思考状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自己的经历感悟对所读的信息进行筛选,对接与重组。
我们要抱着“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心态来读书,做好读书笔记。钱钟书老先生在读书时都会认认真真做读书笔记。我们更应如此,一定要学会如何做读书笔记。我读书时会在书上勾画出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句子和段落而已,在做摘录笔记时才会写上感悟心得。
读书的另一种严肃姿态是“书要一本一本的读”。我们不可贪多,要一本一本地读,一点一点的消化。胡适曾说过,“读书非毕一书,勿读他书。”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2.读后记的分类及写作建议。
为什么很多老师在写读后记时会出现稀里糊涂、不知所云的现象?原因在于:一、作者在提笔写读后记时,自己确实还不大清楚要表达什么,要达成什么目的,只是跟着感觉走,形散魂散。二、不知道如何去构思一篇读后记,方法不当,缺少章法,给人思维杂乱不清的印象。
我觉得自己写的读后记,也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想要写的太多,不知道到底想要表达哪一方面,逻辑不够清晰,因此好像不容易提炼出一个明确的中心,所以我写的读后记大都是《XXX读书笔记和感悟》。吴老师说,这样的表述不是文章的标题,只能作为一个副标题。
我们首先要将书读通透,然后再写读后记,而且要写明明白白的读后记,就要知道为哪种目的写的读后记,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和特点写不同风格的读后记。比如:荐书类、梳理新知类、读后感和书评类。这一章节里,我们会看到吴老师就写读后记的四种类型做了仔细的分析,并给出了详细的写作建议。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真是手把手的教了。所以从这方面来说,这本书属于工具类书。
我平时写的较多的读后记应该属于读后感类,但好像又不太规范,我只是随意地去写。以后再写读后记时,我就要根据从本书学到的方法,尝试不同风格的读后记。(对于写书评类读后记,我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和自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