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说,中国教育有一个很失败的地方就是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中心思想”。比如演讲,写作,阅读。那么此文的中心思想便是:周六的中午,遇见白岩松,排队4小时,对视1秒钟,大喜而归。时间地点经过结果一句囊括,再配以p过的四宫格图片,本来发一个朋友圈装腔作就足矣,但今天总觉得还缺点什么。白说,可能是细节。传说中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细节。
作为一个毕业已久的“年轻人”,与很多优质同龄人相比,阅读量简直不忍直视,甚至不如一个中学生。经典名著涉猎甚少,书橱中最多的要么柴静刘同乐嘉,要么白岩松陈鲁豫蒋方舟,喜欢这些书完全出于对这些人们的崇拜以及对他们所为职业的向往,还有一个功利的目的就是“快”,“有用”。“快”在于这些人的文字可以截取段落随时跳读,不至于断片儿明显,接不上前文。加之言语轻松明快,让人能在短时间内很快读完一整本书。“有用”在于其间的大部分文字片段都可以随时拓宽读者的视界,转化为写作的素材,和人讲话的谈资,在人前马后伪造出一副“很牛的样子”。你可能记不清卢梭在爱弥尔中的总述,但柴静引一句“教育不过是一片云触碰另一片云,一棵树撼动另一书”可能过目不忘。可能不知道曾国藩在与皇帝吃饭时有多么如临巅峰,白岩松总结“人生的真相值得悲哀,但乐观的人比悲观的人走得更远”既治愈又有理。当然别忘了,白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白说》之于名著,可能类似顶针之于戒指,我想,以普通上班族现有的阅读数时间和兴趣而言,我们应是攥紧顶针,追求戒指才是。
因此,作为非典型性读者和非典型死忠粉,我本没必要甚至并不情愿再买一本纸质版《白说》,但奈何过于好奇签售会的流程和白岩松本人是否真的和电视上长的一样,伪装成死忠粉的样子,提前两小时进入会场排队。
11点,白岩松到场,舞台被人群包围,最早一批签名读者被隔离在外且已排长队等候两小时。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之一11:20,白岩松答记者问答读者问,人群中每隔数分钟便爆发出掌声和欢呼声,签名读者在百米线外眺望兴叹,感慨“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排队中的4G包月土豪用户们点开微信链接观看百米外的现场直播,关闭公放,戴上耳机。排队中的10元流量包用户第一次感受到“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之二12:00,白岩松开始就座、签名,长龙一条的队伍终于开始以每分钟0.1米的速度开始挪动。连续站立三小时因提防插队纹丝不动的非典型性粉丝终于感到一阵腰酸背痛退抽筋。身旁抱了一摞《白说》的死忠粉终于因体力不支叫来了购物车。边挪动边和同伴打趣——
“哈,我要当当黄牛,转手两百就卖了。”
我突然想到之前工作群中,两位同事互相托付——
“10号当天我不一定有时间,有时间也不一定挤上签售大楼,挤上去也不一定能和喜欢的主持人同框,兄若且去,劳驾代购一本老白签名的书。切记。”
我想,若非亲临其境,亲自感受汹涌人海,亲自感受肢体酸累,亲自感受等待的焦灼,亲自体察终于与名嘴只有半米距离并且一秒钟四目相对,亲自见到白岩松礼貌性嘴角上扬的弧度和奋笔疾书歪头侧颜的角度,永远不会知道一本签名书籍的来之不易和其中的价值。书籍有价,等待的时间和一瞬的对视无价。是它们让一个名字不仅是躺在扉页上的的符号那么简单。
哼,我要好好收藏,加价两百都不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