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卖破烂!再一次看到老人去世留下大量藏书被卖破烂的消息,再一次潸然泪下。
其实,图书被读者买回家,除了教材和部分好书如工具书和圣贤经典,其利用率都是极其有限的。另有不少人买书太盲目命中率不高,错买是家常便饭,新书束之高阁是常态。
公共图书馆的藏书同样存在借阅率不高的现象。可以说,古今中外很多图书的命运无不如此。
图书利用率低是整个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是人类知识资源的巨大浪费。
对此问题,笔者常常陷入深思。今日到洛浦公园散步,忽然萌生一个念头:当今物流高度发达,网络上很多廉价物品都是包邮到家,有的还有退货运费险。为什么不能让图书改变睡大觉的命运而是流通起来呢?
不难推算,激活图书让海量死书高效流通起来的均摊成本并不高。利用快递让那些读过的、买错的、和不常用的图书不再束之高阁,而是方便快速流通到下一个需要的读者手中并不难。当然,万一自己需要重读也可申请再流通回来。
为此,笔者强烈建议国内快递企业成立图书免费流通联盟。当然也可由国家补贴,或者由图书发行单位提前交足运费险的形式让图书后期免费流通起来。至少应该做到让图书在一个城市或者一个特定区域内以极低的运费流通起来。
死书变成活书大大提高书的利用率,其实是放大了图书本身的价值,图书出版生态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图书品质还可进一步提升,社会意义巨大!(举一反三,家庭已经成了世界上浪费最大的地方,买错东西睡大觉的现象是普遍的,需要救赎的远不止图书。)
更进一步,建议出版单位为每一本书配备专用读书日记本。最好制定措施激励读者撰写读书日记,并对所接手的图书进行综合评价。目的是让后来的读者受益越来越大或避免读错书浪费生命!
同时还可激励读者对图书提出修改建议。读书日记本写满之后,免费流通返还到图书作者供以后升级改版时参考。当然,更高效的做法是开办统一的图书网由作者和相关专家主持读书论坛,随时答疑解难并获取读者的及时反馈。
综上所述,图书利用率和读书效果均可得到大大提升,读者不再局限于输入知识,而是非常积极开动脑筋与作者对话,参与知识的创造和输出 。这对于读者的人生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输出知识改变命运。
此外,人生知音难觅,还可允许读者在读书日记上留下信箱、微信等联络方式,为共鸣的读者牵线搭桥,帮助读者遇知音共创美好事业!
创新保障机制建言人李明强2022年1月10日建言日记
2022年1月7日头条用户发布的老人去世被卖废品的图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