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差不多暑假刚开始的时候,从车站回学校的路上看到了一家书店,老板正准备把店卖掉,店里一大堆书按斤甩卖。我当时感叹这个年代的实体书店真是不太容易,沦落到了这种堪比回收站收旧报纸的地步。在店里精心挑选了一番,最后我只买了两本,一本是渡边淳一的《再爱一次》,译者是一个熟悉的名字——竺家荣,另一本是《解忧杂货店》,作者东野圭吾,我的一个PONG友很喜欢他。
之后又陆陆续续地买了一些其他书,不过因为考研的原因一直没看,到现在也是积累了一定的数量,现在总算是有时间一一解决,正好最近《解忧杂货店》被国内翻拍成电影,于是就想先从《解忧》开始吧。
最近国内翻拍的同名电影说句实话,作为2018年我读的第一本书,《解忧》让我有点失望。当我翻完最后一页时脑子里第一个想法是“终于是读完了”,上一次给我这种体验的是《他们最幸福》(这本书后来被我拿去和另一本书换了二手的《百年孤独》)。对读书我是抱有很大诚意的,通过阅读一本书籍,我更愿意得到的是作者在故事之外的深思,如果是故事情节足够吸引人那我也会欣然接受,然而《解忧》在这两方面都说不上出彩,注定又是一本“宣传大过实际”的平庸之作。
首先还是来说说作者东野圭吾。东野圭吾(Higashino Keigo),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1958年2月4日出生于日本大阪。毕业于大阪府立大学电气工学专业,之后在公司担任生产技术工程师,并开始推理小说的创作。1985年,凭借《放学后》获得第31回江户川乱步奖,从此成为职业作家,开始专职写作。1999年,《秘密》获得第52回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入围第120届直木奖;此后《白夜行》、《单恋》、《信》、《幻夜》四度入围直木奖;2006年,《嫌疑人X的献身》史无前例地将第134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及当年度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第1名一并斩获(摘自百度百科)。
推理小说家 东野圭吾东野圭吾并不我十分了解的一位作家,关于他的印象只有从我的PONG友那了解到的“推理小说家”、“内容有点惊悚”、“高产作家”这类只言片语。即使在我PONG友的安利下我也从没拜读过他之前的作品,因为当时(高中)吸引着我的作家是菲兹杰拉德、村上春树和圣埃克苏佩里之类,确实对推理小说不感冒。《解忧》出版后周围一些朋友都说好,那就试试吧。
你知道吗,最近突然发现只要是别人介绍给我的都算不上好。
因为这本书的性质,我在这里也就不剧透小说的内容了……《解忧》的故事讲的就是三个入室抢劫犯在机缘巧合下进入了一间能通过信件与过去联系的杂货店里,在里面不断解决过去人们的烦恼,最后惊讶地发现他们刚刚打劫过的那户人家正是在过去向他们咨询过烦恼的人,最后改过自新的故事,期间通过插叙的手法讲述了三十多年前杂货店的原主人帮助解决他人烦恼的故事,介绍了解忧杂货店诞生的原因。
《解忧》拥有一套非常复杂的叙事结构。整本书采用的是嵌套式结构,让章节与章节之间相互联系呼应,每个人物的故事各自独立的同时又互有交集,前面章节埋下的伏笔通过后面故事的描述,并在整本书的中后部分逐渐拨去迷雾,让读者了解到整个故事的全貌。这就像是在拼拼图,通过把一个又一个互相关联的拼图拼接起来,然后在最后展现出整张画的全貌。这种手法最经常见于电影和漫画上,因为这类以图像为主的叙事媒体不需要给太多说明效果就十分显著。
除了使用嵌套式结构,《解忧》还采用两条时间线交叉叙事的方法,在一条时间线上讲述的是现代的三个主人公通过信件解决过去人们的烦恼,而另一条时间线讲述三十多年前杂货店的原主人帮助解决他人烦恼的故事,两条时间线交叉叙事,通过杂货店时间错位的设定使它们互有连结,并在最后一章将两条时间线收拢起来。在如此复杂的叙事结构下,作者依旧能把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清晰地展现给读者,不得不说作者在小说整体结构的驾驭上十分老练。
虽然《解忧》在整体上十分之巧妙,但在细节处理上让人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实现嵌套式结构的环环相扣,作者在每个章节里引入其他章节人物,作为对之前章节的呼应或是为之后的故事埋下伏笔。之前说过嵌套式结构最经常见于电影和漫画上,因为以图像为主的叙事媒体不需要给太多说明效果就十分显著。而当这种方法被用到写作中,怎么把必要的说明展现给读者,同时又要保持整体叙事自然流畅、描写合乎情理,这就是个难题了,很明显作者在一些关联情节上并没有处理好。比如第三章里的绿河的女儿的感谢信,作者在其中插入了第二章中孤儿院火灾的姐弟的故事,原本只需几笔带过的情节作者还进行细致的“流泪式”描述(我的自创词,标准“流泪式”描述格式,“她流着眼泪说…”),在这里处理给人一种强行穿插的感觉,缺乏在逻辑上说得通的理由,不免让读的人感到尴尬。还有像是第四章里面让第五章主角提前出场就为了引出一句“要是你投资买了股票和房地产,最好在1990年前全部脱手”的伏笔,让人感觉这类生硬的呼应和伏笔纯粹是为了满足嵌套式结构,而非融入到叙事之中。
其次,老套的情节也是让这本书黯淡不少。如果让我用几句话概括《解忧》里的几个故事,那就是“我想做这个,可是事事都不如我意,连他也不支持我,我讨厌他,后来发现他为了我已经牺牲了那么多,啊,我好感动眼泪都流到鞋底了,为了他我要努力实现梦想!”。整本书共五章,第一章咨询者的男友死了,第二章咨询者自己死了,第三章被咨询的人死了,第四章咨询者的爹妈死了,整本书的泪点全是依靠相关人物的牺牲支撑起来,其间还穿插这一些音乐梦想、婚外恋、热血男儿痛改前非之类的剧情。不是我眼里没有泪水,而是这类故事我看个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眼泪我已经在别处流过了。
杂货店原主人浪矢爷爷《解忧》在我看来不足之处还是蛮多的,比如推动剧情主要靠对话和描述,通篇不见多少修辞,文笔优美肯定算不上;人物的对话缺乏人物特色,感觉这类对话是站在目的性角度写出来的,而非站在角色角度思考;一些章节的结尾只是简单粗暴的展示结果,这种上帝视角的讲述难以引起共鸣;草草收尾的结局;翻译质量一般,错字、错标点等。《解忧》也有它的亮点:巧妙的故事结构、引人入胜的叙事方法、推理小说手法下的温情而简单的故事、受众广泛拿来当谈资绰绰有余。一般写到这里我都会谈谈整部书在文字之内的内涵,或者文字之外的社会意义,不过对于《解忧》我并不想深挖这么多,因为没什么好挖的,《解忧》就是一本讲述理解和善待的书。书的腰封上写着东野圭吾的一句话:“我希望读者能在掩卷时喃喃自语:我从未读过这样的小说。”某种程度上讲他做到了,但也止步于此。
如果你并不擅长解读文字的深意,而且没被众多苦情剧荼毒的话,《解忧杂货店》会是一本温暖而轻松的书,合上之后也不会让你牵挂太多。
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