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服务师第三课
今早才发现我昨晚忙活了好几遍的乌龙事件。录了一个分享小视频,先写稿、再熟悉,左讲一遍右讲一遍直到最后一遍孩子都催我睡觉了我就停工了。讲的过程一直在兴奋状态。讲完又听了两三遍觉得还可以吧我就发到群里。没成想把简单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竟然讲反了。
其实视频刚一发,群内学霸就提醒过她理解的和我理解的正好相反,我还约着她今天切磋。(可见多么以自我为中心,一直以为自己不可能出这样的错,其实在整理乔哈里视窗的讲稿时我就反思过我因为太自我中心而盲区很大)
今早另一个亲同学一说,我都没有回看视频脑袋里一闪就意识到我讲错了。
先用大笑防御了一下,之后请教女儿能不能彻清这个“毒视频”。被告知我这种情况不能彻清。我就开始接纳自己了。再录一个正确的发上去,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是成长的捷径。
可话又说回来,我怎么会讲了这么多遍而不自知呢?问题是我要顺藤摸摸瓜呀!
老师讲任何事物都要从体、相、用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分析了几个相对稳固的杯子、书、房子等。我发现作为事物的体是相对稳固性较强的,不易发生变化;事物的相较体灵活一些,变化的形态也多;而事物的用就更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了。这是我们用肉眼可见的。灵活性的另一个释义是也容易被干扰。其实尽管相对稳定的相也会有相应的内在变化。我是通过以下事例体会到的。
比如我这把梳子
我最喜爱的谭木匠鱼形梳子前两天老公啪的一声弄到地上,就碎成这样。女儿看到后这么说的,妈妈其实这个梳子是我弄碎的(这是要替爸爸挡枪?)。在我爸把它摔碎之前我不知道摔了多少次了。这个梳子我也喜欢,到你们卫生间我就用你的这把梳子,就经常掉到地上。
女儿这么一说让我一下子体会到在梳子最后呈现断裂之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次次摔过后一次次走向断开。
嗯这我就明白了些,我之所以讲这么多遍都未发现我讲错,和体相用的变化有关。
1、体,最近生病,脑袋晕乎,里面兵荒马乱的,周六一天不敢想事情。一想就头疼,也就是说虽然我的脑体还是脑白质脑灰质,但他们处在不健康状态。或者在恢复阶段尚未痊愈。
2、相,扒开核桃有饱满通亮的,有干瘪的,有一面还算饱满一面干瘪的。此刻我的脑袋呈现什么相呢?
3、用,就是在这样的体和相下录这样一个视频。内部环境不良,外部环境干扰。功用的灵活性也说明了其易被干扰而变化进而发生了扭曲。
功用扭曲其实也是一种创新
就像豆腐不小心放坏了功用扭曲成另外的美食豆腐乳和臭豆腐。
就像茶不小心炒大了功用扭曲成红茶和黑茶。
那我的功用扭曲有什么创新呢?
给我创造了第二次录制的机会、也给大家提升了自信。
第三讲笔记 第三讲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