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灿若星辰的文学长河里,这是一部用真情实感写出来的感恩之作,是用血和泪书写的一部文学佳作。它是一部家族往事传记,更像一部离奇曲折的小说。从这部感人至深的作品里,作者饱含深情,用真实的故事,白描的手法,质朴的语言,细腻的笔调,记录了以爷爷奶奶为主的王氏家族三代人从苦难中奋起,在卑微中强大的生命历程。讲述了在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生存哲学和命运突围的故事。
作品给人以启发,给人以励志,给人以思考,读之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精神上的激励,写作上的典范,创作上的引领。
首先,谈谈这部作品的语言艺术。语言是文学作品极具感染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干巴巴地讲故事不行,把故事讲的有声有色,生动形象才叫本事。沙舟老师做到了。阅读这部作品,首先给人感觉就是语言的朴实、简练、清晰。叙述如行云流水朗朗上口,特别是民间方言俗语的运用,为作品增添了不少色彩。
其语言风格,既不失诙谐幽默、又令人荡气回肠。作者不愧为情绪调动的高手,悲伤之处令人泪流满面,开心之时让人捧腹大笑。读过莫言《蛙》的读者,一定还记得那些笑话,幽默感十足。《家族往事》也有同样的感觉。譬如,店掌柜与赶车师傅的那段对话:“昨天黑夜梦见个鬼,今儿咋就碰见个你?”“多日没见店掌柜的面,我以为你住进了阎王殿。”瞧瞧,这语言能把人的疲劳和寂寞,痛苦和忧伤,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打扫的干干净净。
还有当地漫瀚调民歌及民间方言俗语的运用,简洁明了,形象生动,真实亲切,与读者一下拉近了距离。如写母亲看着村里成双入对的年轻人,想到自己的婚姻,由不住想起了民间流传的那首《光棍哭妻》:“二月里来龙抬头,你看人家小俩口牛不牛,顿顿吃饭有人吼呀,有人铺被抱呀么抱枕头,光不溜秋小俩口……”明显衬托出自己孤单影只的那种悲苦。
妈妈坐在煤油灯下纳鞋底那段,老人家想起那个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还不懂人事的短命儿子心里浅吟低唱:“拿起圪针来缝了一根线,泪蛋蛋遮住看不见;天连水来水连天,人想人啊没深浅。”充分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那个画面感非常强烈,与环境气氛相当合拍。
写到人物的一些对话时,方言土语的运用恰到好处。如奶奶谈论“文化”说“土牛木马”、“知书达理”;写奶奶是女强人时,说“吹情说理”;还如“急马流星”、“烧火打炭”、“剥葱捣蒜”、“持死兑命”等等,既能看懂,又感亲切。还有民间流传的富有哲理的一些言语的运用,看似朴实无华,实则具有朴素的哲学原理,为作品增添了不少可读性。
其次,作品的内容相当丰富。正如沙舟老师所说,从爷爷奶奶出生成家到他们圆寂死亡,即从清朝末年到改革开放前夕,一百多年的历史。他们虽然都是底层平头百姓,但他们见证了旧社会的兵荒马乱,走西口的艰难岁月,新中国的沉重起飞……每一个重大的历史关头,爷爷奶奶这些小人物的命运总是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
回顾和总结爷爷奶奶的一生,它们的生存哲学体现了一个字:斗。统揽全篇,他们与天斗、与地斗、与神斗、与人斗、与困难斗、与命运斗……通过各种形式的斗争,才赢得了一丝夹缝中生存的空间。
与天斗。他们经历了民国十八年和三十六年陕北两次大旱,被逼无奈背井离乡,踏上“西口”之路,才保住了全家人的性命,延续了王氏家族的香火。
与地斗。他们经历了因滥垦乱伐,超载过牧,连年干旱带来的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奶奶倾其所有,迫使生产队长下决心,与沙漠展开斗争,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治沙造林的大会战。
与神斗。奶奶有一句名言:“马善被人骑,人穷鬼也欺。”她们年轻,不信这一套,与鬼神斗,结果被神神征服的五体投地。信神信鬼,我觉得也是一种信仰,与基督教、伊斯兰教一样,都是一种精神寄托,无伤大雅。作者正是基于实事求是,才把这段真实历史写出来,使这部作品充满了神秘色彩。
与人斗。这是整部作品的重点内容。爷爷与匪患斗智斗勇,独闯虎穴成功营救人质;地头蛇刘八八等栽赃陷害,奶奶反咬一口反败为胜;大户人家抢亲,奶奶急中生智成功逃婚;批斗会上奶奶舌战“群儒”,威慑震撼,成功保住被斗人的生命财产。每次重大事件,奶奶临危不惧,彰显了小人物的大智慧。
人类社会无不充满竞争,竞争必然包含着斗争。爷爷奶奶的一生就是一部斗争史,不但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爷爷奶奶的斗争精神放到今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们那种不畏艰难、知难而进、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值得今天的人们效仿学习。
第三,浅谈本文写作的主要特点。这篇作品将叙述、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是本文写作的主要特点,作者以第一人称,倾注真情,抒发实感,读来使人动情,不禁产生共鸣。简洁流畅的叙述、点倒为止的抒情、恰到好处的议论、尤其在关键之处作者饱蘸浓情的说理,使抒议相融,情理相合。如爷爷身负六斗草麦,长途跋涉200多里,走到家门口不敢回家。作者自然而然情感爆发,写道:
“他扛起的是天,
他扛起的是地,
他扛起的是一个家族的性命和生计!
他是世界上最宽广最坚强的脊梁!
……”
诗一般的语言。抒发了对爷爷深深的同情和自己对黑暗社会的愤怒之情。好作品,首先就是真情的流露,是作者内心真实情感的抒发。这部作品就是这样,读者一看就能产生共鸣,就能进入那个意境。从而让读者受到心灵的碰撞,受到氛围的影响。
对于文学作品,细节描写更加重要。沙舟老师对每个事件的细节描写相当到位,譬如“爷爷夜遇”那场戏绝对是大手笔,把孤男寡女的情事,放在那样一个封闭的恶劣的环境里,却把人性描写得高端大气,让人欲罢不能。
第四,人物个性鲜明也是本文的一大亮点。奶奶,是智慧的化身。这个形象塑造得很完美,她的斗争哲学处处充满智慧。譬如,抢亲逃婚那一段,奶奶急中生智,一条裹脚布战胜了何家一大帮五八尺男子汉,奶奶一剪子将女儿一头浓发剃成个光头,令何家上下几大家族毫无办法,只好将奶奶一家送回巴嘎淖尔。面对刘八八一伙恶人,奶奶趁着应对,突如其来反咬一口,迫使恶人张根喜说下一堆怂话。这些智慧一般人谁能想起?谁能做到?
爷爷,是勇者的形象。话语不多,但机智勇敢。尤其是和土匪斗智斗勇那几段看得人惊心肉跳。吃苦耐劳也是爷爷的一大特点,如身负六斗草麦长途跋涉,如果不是有坚强的意志,如果没有男子汉大丈夫的那份责任,谁能做得到?
父亲,是奋发图强的典型。他善于思考,勤以苦读,不甘落伍。王买则的皮鞭,让他悟出一个道理:“人穷就要挨打”。从此,暗下决心,发奋图强,即使当农民也要做出样子。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父亲突出的表现,终于改变命运。
母亲,是悲剧人物。和父亲的婚姻注定是个“过客”,在王家八年她是“垫脚石”,牺牲了自己,成全了父亲。改嫁后孩子多,生活困难,孤闻寡陋。因生活贫穷而得了不治之症,英年早逝。读后令人荡气回肠,泪如雨下,扼腕叹息!正如文友卡尔塔拉,在文末的评论中所说:“在那个年代特殊的背景下,父亲没错,母亲没错,只是时代的局限必然衍生各种人间的悲欢故事。”
“我”,是感恩的代言人。爷爷奶奶对作者恩重如山,作者对爷爷奶奶深情如水。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知恩图报,诚实善良,孝道有加的人。《家族往事》就是一部感恩之作,良心之作。虽然“我”吃过别人没吃过的苦,受过别人没受过的难,正是这些苦难的经历成就了今天的大“我”。
一部好作品,不仅要悦人耳目,更要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给人以思考或启示启发,《家族往事》做到了。
第一点启发是教育的重要性。王氏家族,从爷爷奶奶那辈算起往上数五代,没出过一个念书人,祖祖辈辈靠揽工受苦过日子。奶奶目不识丁,典型的旧中国小脚女人。她吃过不识字的亏,她也懂得识字对一个人一个家族的重要,但苦于附近没有学校没办法。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附近办了一所学校,正好圆了奶奶送子读书的梦想。
“我”随母改嫁后,九岁还未入学,奶奶着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和母亲进行了长达六年之久的“双边谈判”,才要回“我”,连家门而不入直接送入学校读书。
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父母爱儿女,则为之计而深远。”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为孩子做一个长远打算,并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做到。如爷爷在父亲读书上的态度,这是代表了多数父母的一种落后的、封建的、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而奶奶则有不同的看法,她关顾的是长远利益,关顾的是一个人的命运和前途。他的眼光是有战略性的。所以,奶奶和爷爷为此进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锋,毅然决然把两代人送入学校,改变了两代人的命运,这是大爱,也是大智慧。
正因为她的英明决策,才使她的后代,离开大漠,跳出农门,走向城市,走向工作,走向一条改变命运通往幸福的光明大道。现在王氏家族的后人开枝散叶,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书香门第的显赫家族。实践证明,读书是穷人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第二点启示是,大爱不仅成就了他人也成就了自己。奶奶不仅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大爱的践行者。她的爱不仅是对子孙无微不至的关爱,也是对身边邻居及他人的倾情奉献。如对王常有一家的接济;院根子一家的挽留,何金买小两口的关爱,对生产队的倾囊相助,甚至对逃荒要饭的父子俩实施救助等等。凡是她身边的邻居哪家没和她张过口?但从没有让人家张空口,没多有少总是在接济着别人。因此,她的家成了西口路上的“驿站”,周围邻居的“银行”。这些事情看似平凡,但难做到。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
贯穿《道德经》始终的一种精神,叫做大道精神,大道精神就是只求奉献不求回报。就像大道孕育了万物,却没有向万物索取一样,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大道的智慧,才是无私的奉献。奶奶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情怀,这样的智慧。因此,她的善行具有了更大的价值,她才得以赢得别人的尊重成就了自己。
第三点启示是,有感于“人穷就要挨打”的思考。这一命题在三代人身上得到验证,爷爷被刘八八等地痞流氓的栽赃陷害;父亲被邻居一顿暴打;“我”被校园霸凌的欺负。所以父亲后来悟出一个道理:“人穷就要挨打”。奶奶也有一句口头禅“马善被人骑,人穷鬼也欺”。这两句话本质是一样的,对个人也好,对民族也好,都是正确的。
物质的贫穷,能摧毁人一生的尊严!百年前的旧中国积弱积贫,任人凌辱,任人宰割就是例证。所以,父亲才暗下决心,奋发图强,终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第四点启示是,尽孝要及早。这是作者本人的体悟,很有现实意义。“我”因年幼不懂事没能力,没有尽到多少孝道,错过了孝顺爷爷奶奶和母亲的机会,所以苦口婆心的劝勉后辈们:“奉劝那些在人生道路上拼搏的年轻人,尽管领导很重要,工作很重要,财富也很重要,但这些与父母相比,都没有老人重要,毕竟,这个世界离了谁地球都能转,但对于风烛残年的父母,他们却离不开儿女,因为儿女是他们的天。”
第五点启示是,有感于前辈人的“苦”。如果你想读懂这本书,你一定要备足纸巾。书中展现的“苦”,太震撼了,不敢想象,也想象不到。我在评论区也看到了许多文友的精彩留言,如张文仓老师对此的评价是“艰难的岁月磨练了你的意志,亲情的大爱鼓舞着你的斗志,是你迅速成长,早早承担起了家庭重担,珍惜生活,励志前行,终成正果。”淡淡的云如是说:“所有吃过的苦,将成为一生的财富!正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我坚信,人生没有白吃的苦,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无论沙舟老师还是他的前辈,他们吃过的苦,走过的路,都是一笔财富,会在不知不觉中铸就你坚强的性格,会在悄无声息中让你认识这个世界。
奶奶从不向命运妥协,面对一次一次的危机,她克服困难,度过饥荒,走出困境,“置死地而后生”。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吃苦耐劳才成就了今天的王氏家族。
第六点启示是王氏家族几代人的自强不息,这是这个家族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爷爷奶奶经历几次天灾人祸,他们凭借自己的苦水搂绵蓬,打灯香,顽强拼搏。年老进城以后也不闲着,奶奶做家务,爷爷捡破烂。我们规劝爷爷说捡破烂丢人时,爷爷振振有词,我一不偷二不抢,丢甚人呢。让人泪奔的是:爷爷临走的前几天,他颤巍巍的从铺盖底下摸出一个用红布包裹着的红包包,捏了捏交给“我”。“我”打开一看,里面包的全是捡破烂换来的零钱,有几分的镚子,也有几毛一块的票子。读到这里,我的泪水夺眶而出。他们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他们的这种精神影响了他们的后辈儿孙,父亲的发愤图强,“我”的自立自强,以及他们的第三代第四代凭借自己的毅力、汗水和坚定的信念,摘取了博士、硕士等桂冠,成为人中龙凤。
这部作品对我们的启示远不止以上六点,读者慢慢细品,相信一定会给您带来更多的感悟或人生的启迪,譬如奶奶的人格力量和优秀品德,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的经典,是值得中华儿女传承和发扬光大的。
《家族往事》是沙舟老师呕心沥血之作,作品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及对所处社会的感悟和见解,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作品的创作不仅反映了作者本人深厚的文字功底,还展现了作者对文学作品的领悟,在创作的过程中作者贡献了最多的智慧,其中也饱含作者的心力、毅力,大作的完成也使作者实现了人生价值,在王氏家族史上,甚至在纪实文学创作领域,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