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的第一天。没有时间盘点过去,但是可以展望一下未来。
未来已来。就在昨天,2021年的最后一天,我们全体老师还参加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培训。今天一大早就在微信视频号上看到了中国教育报发布的“未来教师”短视频。感触良多,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之势。
传统的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都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这是新时代给我们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不管是主观的还是被动的,都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在学习中成长,在教学中与孩子共同成长。成长将是我们永恒不变的主旋律。那么,如何成长呢?
首先,就像朱永新教授所说:保持一颗好奇心。好奇是一切学习的动力,我们要像蜜蜂一样博采众家之长酿好自己的成长之蜜。
其次,就是阅读,广泛的阅读。读自己专业的书,读自己喜欢的书,读休闲的书,读工具书……更要读孩子们喜欢读的书。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
第三,就是思考。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伴随着思考,思考与学习相生相伴。
第四,就是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到动情处,不妨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读到有价值的内容,不妨做一些摘录;读到有感悟的地方,不妨写下自己的思考……总之,不动笔墨不读书。
第五,就是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谈兵是没有效果的,只有亲自实践,才能验证自己的思考,验证自己的想法,才能真的有所得,有所获。
第六,就是反思。实践后必须要反思的,没有反思的实践,就是没有深度的实践。就如同吃饭要反复咀嚼,品味其滋味一样。既有助消化,又有助吸收。
说起容易,做起难。说到学习实践,谁都有自己的一套,谁都有自己的想法,但真正的做起来就看个人的自律能力了。新的一年来了,我将继续走在读书学习实践的路上,不枉余生,不负韶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