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未知的未知
什么是未知的未知?用我自己的话去总结,就是来自系统以外的不确定性。这里说的系统,是受支配于某种特定的运行规律的,一般是已知的规律。根据这些规律,人们很容易演绎出系统内部的不确定性,比如根据彩票的中奖规则可以计算出中奖概率,这些来自系统内部的不确定性是伴随着运行规律本身一并存在的,这是我所理解的确定的未知。
理论上,只要知道了系统的运行规律,通过对规律的分析,所有系统里的确定的未知是可以被感知的,并精确计算其概率,无非就是对规律进行深挖嘛。但是未知的未知却不一样,未知的不确定性来自系统的外部,因为系统外部的可能性太多,一般很难被事先感知得到,更别说定量计算不确定性了,就像一台正常工作的机器突然不知道是哪个齿轮进了沙子,有可能停止工作,中止系统,也有可能继续工作,但出来的产品成了意料之外的东西。由系统以外的不确定性导致系统出现黑天鹅事件的这种现象其实早已有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蝴蝶效应。
2 杠铃的平衡问题
杠铃策略:大多数的资源配置在保守端,少数资源配置在风险端的一套总体平衡策略,风险可控,攻守兼备。这套策略无疑可以应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投资理财、购物消费、培养孩子、职业规划、时间管理等,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在还没接触到这个概念之前就已经在用。
运用杠铃策略,为的是得到平衡点。事实上杠铃除去两端,中间必然有一个平衡点与杠铃策略下的平衡点等价,为何不直接握住中间的平衡点而要分别手握两端呢?塔勒布的解释是无法预知中间部位里的风险,这里头的风险可能远远超出认知。中间部位的风险该如何理解?为何会超出我们的认知?
3 两类平衡点
物理课上我们都学过平衡状态:合力为零的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平衡是物体最简单的状态,平衡状态下的物体似乎都是一样的,平静得不起一丝波澜,它的过去、未来似乎都没有悬念可言。然而,在系统以外的不确定性影响下,有两类的平衡点,身处两类平衡点处的物体的命运会完全不同。
第一类平衡点:想像一下,你面前有一个放大的字母U,字母的底部放置了一个小球,整个系统处理静止状态。
第二类平衡点:再想像一下把字母U倒过来,成了∩,在顶部同样放置一个小球,整个系统同样处理静止状态。
第一类平衡点是稳定的,第二类平衡则很脆弱,只要外界有轻微的扰动(比如吹一口气)平衡马上会被打破。
4 杠铃的本质
杠铃的中间平衡点属于第二类平衡点,虽然只抓住中间也可以把杠铃举起来,但只要外界有一点点小动静(如鸟粪落在其中一端、有虫子爬到手臂上),就会失去平衡,塔勒布所说的中间部位的风险指的就是中间部位的脆弱性,永远存在未知的未知。
这两天我一直在思考杠铃策略的本质,苦思未果之下,私塾群里有人提到了蔡叔的风险等价转换原理,使我眼前一亮,问题终于有了答案,至少是我认为是正确的答案:杠铃策略本质——以确定的未知替换未知的未知。于是有了这篇文章。
杠铃两端的风险是已知的、确定的,中间的风险是未知的,虽然都能到达目标的平衡点,但很明显带着确定的未知到达平衡点比带着未知的未知到达平衡点会安全得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