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女的家庭,老大的性格一般飞扬跋扈,而老二的性格都比较温顺抗压性强,因为老二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观察父母亲对老大的教育和要求,子女之间还存在着在父母心中竞争的关系,所以老二会显得更懂事。
我是家里的老小,父母亲在教育姐姐的时候,话就听在了我的耳朵里,姐姐们背古诗和英语的时候,也给我灌了耳音。因为善于观察,小时候心思单纯,家里哪个抽屉哪个角落有什么东西,父母亲一时想不起来放哪里了,一般问我我都有印象,父亲常夸我聪明。
聪明有时候就会伴随着偷懒,就会忘记勤能补拙。
后来发现自己并不聪明,也许很伶俐、很善于察言观色、很善于听话外之音、很善于推测别人的想法,但是这些不是聪明,这些是生活造就的小心翼翼。
大了之后,发觉聪明的人太多了。生活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个长跑,聪明就如冲刺,而韧性和耐力才是完成长跑的要素。
瞎猫也能碰上一只死老鼠,真正生存下来的猫,一定是掌握了抓老鼠本领的猫。
![](https://img.haomeiwen.com/i5065664/5ba1c0e8773cdac5.jpg)
处室调入一位同事,有人告诉我她颇工于心计、很得领导欢心、调入前后工作态度变化非常大,让我提防,以免掉坑而不自知。从那之后,我几乎采取了防御性的态度,可想而知在一个处室工作该有多别扭,工作环境对我是一种折磨。
她有工作能力、沟通方面良好,换个领导都挺喜欢这样的员工。我的认知中有着嫉妒、防备、敌意,嫉妒是因为比较,拿自己的缺点和她进行比较。
当觉得自己有不足的时候,一直停留在舒适区,没有提高和进步,所以看到后来者比自己工作的更顺手,就有了嫉妒。而对于沟通方面的问题,自己更没有想过进行改进,而是以性格耿直、不易更改为借口。其实性格耿直可以,但是不能伤人而不自知。
建造一栋大楼不容易,但是爆破的时候就那一下,和别人沟通交往建立情感大楼不容易,如果被自己的耿直情绪一下子就爆破了,那损失就太大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5065664/985d9974a49730b1.jpg)
反思了自己在沟通上需要改进,昨天看到关于认知偏差,电影《搜索》里面的女主人公叶蓝刚刚查出绝症,陷入了绝望,在公交车上不愿意给老人让座,争执的视频被传上了网络,成为了新闻事件,网友围攻叶蓝没有素质。作为旁观者我们可能认为乘客和网友武断又偏激,那是因为我们站在了上帝的视角上,知道前因后果。实际上我们往往和电影里的乘客以及网友一样,看到只言片语就有了自己的断定。
![](https://img.haomeiwen.com/i5065664/b6c150cb7d9f340d.jpg)
对沟通者产生很大影响的,是归因偏差,“归因”是说我们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找出原因,做出解释。一般来说,我们的解释可能是理性和准确的,但是心理学家发现,有三种常见的偏差会极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判断:
一是基本归因错误。我们往往将行为归因于人的性格和态度,而忽视、或者不去了解外部的环境因素。
比如网友批判叶蓝素质低下、人品有问题。
二是行动者-观察偏差。如果我们是行动者,我们倾向于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部环境;如果我们是观察者,则会将其他人的行为归因于性格和态度。
举个例子,你上班迟到是因为懒,我上班迟到是因为压力大。典型的双重标准。
三是自利偏差。在归因的时候,人们尽量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将积极的结果归因于自己,将消极的结果归因于环境。如果你和朋友打球,赢了你会觉得是自己水平高,输了会觉得是状态不好或者运气不佳。
这种认知的偏差,往往能安慰我们的内心,更多的时候其实是让我们自以为是,也给了我们更多的借口。
(关于认真偏差的内容,选自熊猫书院,并非我的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