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这样的经历么?
小时候明明很想要睡懒觉,可妈妈非要让早起,叫了半天,看没动静,就打开收音机,大声的放歌曲,顿时全无睡意,愤怒无比…… 从此以后就特别讨厌早起这件事情,即使长大以后知道早起对身体好,可依然不能早起。
这是忱缘邻里读书会会员 山水如畵 的故事。
相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经验和感受,其实这是是个典型的内在动机被破坏的案例。
从今天读书会的主题书目《内在动机》这本书里得知,上面的故事破坏的是内在动机自主感,因为只有这一个选择,所以有一种不得不的被迫感。
还有一种相反的情况,有的父母因为自己小的时候被父母打压,所以没什么自信,为了让孩子不走自己的老路,就会一点小事就奖励和表扬孩子。以为这样孩子就会自信了,虽然这样的奖励短暂上有效果,可实际上也有问题的。
《内在动机》书里丽莎的故事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丽莎非常热爱拉小提琴,老师为了激励孩子们练习时长增加,就说练习时长增加到一定时长就可以奖励玩具珍宝,由于丽莎特别想要拿到珍宝,练琴的时候特别焦虑,以至于好几次都弹错了音。
爸爸看到丽莎这种情况,告诉丽莎即使你不练习那么长时间,爸爸也会给你买珍宝的,于是丽莎放下心来,又开始投入的去练习小提琴了。
由此可以看出来这和人们固有思维里必须要奖励才能引导对方行为的想法大相径庭,那么真正的内在动机到底是有哪些要素决定呢?
1. 自主感。
就像我们开篇第一个故事,如果被剥夺了可以选择的权利的时候,为对方好全都变成了一种控制,没有人喜欢被控制,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想要远远的躲开这件事情,其实是跟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的。
2. 胜任感。
胜任指的是一种我一定能够做到的感觉,人们必须相信他们的行为将产生某种结果,否则就没有动机去做事。自主感和胜任感缺一不可,没有自主,只有胜任,会产生负面影响;只有自主,没有胜任,也体会不到挑战的快乐。
3.联结感。
人是社会动物,需要通过各种的关系,让自己获得社会的滋养。就如同读书会中另外一位伙伴说的,早起基于她来说,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因为首先她作为早起共读营的发起者,她有义务要早起,其次,早起可以和很多伙伴一起共读喜欢的书,收获大家讨论的智慧,这对于她来说就是非常愉悦的一件事情,所以如果某件事你一直想做,却没能做成,不妨加入一个群体,这样会更容易养成这个习惯哦~
我们知道了内在动机是由什么构成的了,那么如何真正的激励到身边人,让对方开启自己的发动机,去积极努力为自己做事情呢?
其实秘诀就是上面三个要素要给到对方。
1. 给到对方自主感,让他有选择。
2.考虑匹配对方的能力,自己的请求要与对方的能力相匹配。
3.同理对方的感受,请求的时候,同理对方的感受,让对方有被看到的感觉。
这些内容说起来很容易,可真正的做起来真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我们也需要给到自己更多的耐心和理解呀,一步一步在实践中去感受和体验~
最后再给大家思考题,如果开篇的孩子是你家的孩子,如何利用内在动机的要素来让孩子心甘情愿早起呢?一起来聊聊你的想法和思考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