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涛并不是小说中的人物,而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
红楼梦的作者在第二回提及她,原文摘录如下:
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云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
我们今天讲薛涛
薛涛小时候,父亲薛郧乃京城官吏,学识渊博,父母视其为掌上明珠。
八岁那年跟父亲在庭院梧桐树歇凉时,父亲吟诵道:“庭除一古桐,耸干过云中。”让薛涛接下去
(我无才无私,接不下去,有感兴趣的可以文末留言,接一下)
薛涛随口应对:“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父亲听后却是喜忧参半。
(才女此名不虚有木有,人家是随口应对,脱口而出好嘛)
他爸为啥不开心呢
树枝、树叶迎送往来南北的鸟儿,风雨。
据说这首诗暗示预测了薛涛将来沦为妓女的命运
事实上,薛涛后来确实沦落为成都乐妓,但是能与元稹有过恋情,甚至能自己制作出桃红色的信笺,说明她真的是才女啊
以下两段摘自百度百科
薛郧为人正直,敢于说话,结果得罪了当朝权贵而被贬谪到四川,一家人跋山涉水,从繁华的京城长安搬到了遥远的成都。没过几年,他又因为出使南诏沾染了瘴疠而命丧黄泉。那时薛涛年仅14岁。母女俩的生活立刻陷入困境。薛涛不得已,凭借“容姿既丽”和“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在16岁加入乐籍,成了一名营妓。
那时的官员们往往都是科举出身,文化素质不低,要让他们看得上眼,不仅需要美貌,更需要才艺、辞令和见识,而这正是薛涛的长项。身在娱乐场中,使得她与当时许多著名诗人都有来往,在这份名单中不乏像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诗坛领袖。薛涛作诗500多首,然而这些诗歌大多散失,流传至今仅存90余首,十分令人惋惜。
红楼梦这里为什么要列举这些人物?
这一段首先讲了应运而生与应劫而生
二分法大能大德与大奸大恶忽略了中间地带的人性
就像是我们听到薛涛是乐妓,第一印象或许很差
或许已经掺杂了我们作为现代人的观念
作者借这些女性其实也在说
宝玉并非不善读书,只是不喜读道统的四书
这一思想在当时无疑是先进的
拿到当下类比一下
所有的大学应该都有马克思主义基础课、思修等
我们之所以讨厌他们
并不是马克思说的不对,或者马克思已经过时
而是我们学习的马哲,已经作为考试的工具
我们读的二手马哲
味同嚼蜡
不喜欢也是自然的了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薛涛《春望词》
我当然没学过这首词,我当然是才知道有这么个人
主流文化确实没法去宣扬这样一个人,即便是才女
但她依然用自己的才情提醒我们她存在过,活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