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在《茶经》中十分详尽地阐述了唐代饮茶方式的主流,对茶的采摘、制作、饮用进行了细化,其煎茶方法为:炙茶、贮茶、碾茶、罗茶、择水、烹水煎茶(一沸调盐叶,二沸时出一瓢水、环激汤心、量茶末投于汤心,待汤沸如奔涛,育华)、分茶至各茶碗,使沫饽均分。
最主要的煎茶法是这样的:
1) 选茶:唐代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四种。煎茶法用的是饼茶。
2) 工序:经过炙、碾、罗三道工序,做成待烹的茶末,存放在盒子里备用。
3) 选水:选用山水或江河水、井水放到有方形耳的大口锅中。
4) 烧水:
第一沸时,根据水的多少加入适量的盐调味。
第二沸时,舀出一瓢开水,用竹夹子在水中搅动形成水涡,使水沸度均匀,用量茶小勺量取茶末,投入水涡中心,再加搅动。从锅中舀出第一碗茶汤叫隽永。隽味永长的意思,也指最好的东西。舀出放在熟孟里面,以备止沸和育华时用。
第三沸时,将原先舀出的一瓢水倒回去,使开水停沸,生成泡沫,此时把茶沫中黑色的一层水膜去掉(浮在茶汤上面的是精华,陆羽称为沫饽)
5) 酌茶:即向茶盏分茶,使各碗沫饽均匀。
如煮一升水,可分作五碗,每碗的沫饽要均匀,要喝到鲜香、味浓的茶,除隽永外,一锅煮出的头三碗最好。较次的一等的多煮到五碗。若数个客人,用隽永水补给喝不足的人。
6) 品茶:趁热饮茶,将鲜白的茶沫、咸香的茶汤和嫩柔的茶末一起喝下去。
除了煎茶发,另外还有一种煮茶法:是要把葱、姜、枣、橘皮、薄荷等物与茶放在一起,充分煮沸。
这种茶的味道我只能想象一下,实在有点不敢尝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