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带着闺女在游乐场里玩,只有五六个小孩在,这个游乐场是闺女经常来玩的,一般我有空的时候她就说要我带她来这里玩。
游乐场有个跟我闺女年纪相仿的小女孩也在这儿,看个头比我女儿高个三四公分的样子,而且在游乐场里玩的挺好的,有个比较大型的滑梯,她也来回玩的挺溜,我闺女自己是不敢玩的,我就觉得她可能比我闺女大一点,她妈妈也是这样的感觉。
很多带着孩子的人在一起的时候,都喜欢问问别人家的孩子多大了。有的是想看看自己判断的对不对,有的是想对比一下自家的孩子表现的怎么样。
在我们都有了各自的计较评判之后,那个小女孩的妈妈开口问我:“你家孩子多大了?”
“两岁半了。”
“呀,那你家孩子比我们还大呢”
她的语气让我心里不舒服了,两个孩子一比较,自己孩子表现的不如对方,让我很没有面子,好像我就没有把我孩子教好,我不是个好妈妈。觉得有点丢脸,有点羞愧。
(回来记录下来的时候,意识到这里有这样的心态:孩子要表现的很好,才能显示出我的价值。自己的价值感依赖于别人)
我试图用每个孩子的长处都不一样来安慰自己,但是随即意识到这样的在头脑里的自我说服并没有用。我试着跟自己的情绪待在一块儿,好好感受它。
脑子里出现小时候妈妈经常对我说的:“你看看人家谁谁都会干啥啥啥了,你看看你,你啥都不会!”语气里的嫌弃、嘲弄、奚落,每次想起心里都很受伤,小时候我通常会被这些话说的恼羞成怒,气愤不已。
(有时候会带着怒气去做她要我做的事,通常带着这样子的情绪,事情完成的并不好。更多时候我会说,我就是你说的这样子啥都不会,你别让我去做了,我做不了,于是懒在那里真的啥也不会了。语言的杀伤力真大哇)
我愤怒对抗,但是仍然被她无数次的这么说催眠了,我觉得自己是不够好的,我认同了她的跟别人比较的模式,现在我也正在用同样的比较、评判的心理来看我的孩子。
在看她玩的过程中,心里蹦出来的那么些个念头:
“这个大滑梯,人家比你小的都能上去,你看你怎么就不行,你赶快上去啊”
“你之前都有爬上去过现在怎么就不行了呢”
“玩蹦床即使有别的小朋友,你依然可以自己玩啊,你看人家这么小,都敢跟别人一起玩,你怎么就不行呢?”
“你胆子怎么这么小,这有什么好怕的,你看人家就可以玩”
本来如果没有对比,她玩不了大滑梯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她自己也是很自然的玩她想玩的,没有什么情绪。
玩蹦床有人上来的时候,她自动走开,避免被撞倒,我觉得也挺好的,自我保护嘛。再看她自己也是安心的在旁边等着,没有因为自己玩不了了被抢走了的伤心,别人走了之后她又能开开心心的再回去蹦,真玩不了的话也会兴致勃勃的去玩别的。
但是有了对比后,觉得人家那么小的都可以,她怎么不如人家的感觉就出来了,我的情绪也就出来了。我感觉到不舒服,我觉得自己变小了,缩紧了
好的一点儿是,我没有对孩子说出这些话,都只是在我自己的脑子里打转。她依然自得其乐的在玩耍。现在我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能停止这样的对比和评判。
不过转而想起其他的一些事,我感觉自己在通过比较进而自我攻击的感觉其实还是少了很多了。尤其是在意识到下面这两点之后,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功课要做;
2、每个人都会犯错,
这两点虽说从小听到大,但其实并没有走心,内心里还是觉得自己不好,才跟别人有差距,十分害怕犯错,犯错意味着自己不够好,不够好别人就不会爱我。
通过成长,慢慢看见自己,这些观念才有所松动了。我应该学习全然的接纳自己,当有一天我真正的接纳自己爱自己了,这些负向观念才会消失吧。
另一个意识到的问题:
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才能让她更主动勇敢一点?(主动勇敢就一定是好的吗?这是我自己的信念,孩子有她自己内在的节奏)
有时候我看到以她的能力可以独立完成某件事但是她自己不去做,会要我来帮忙才可以,我如果不帮她就会大声哭。 她来找我帮忙的时候我会想:
“你明明自己有能力可以做到的事情,为啥还要我来帮忙?”
我是应该帮还是不帮呢?
不帮的话,她会大哭,嗯,大哭是可以的,她被拒绝了有情绪很正常,接纳她的情绪。
帮了,她以后是不是就会一直要我帮忙,不愿意自己去尝试?这样会不会不利于她的独立?不利于她的能力提高?
不会的,没有这样的必然性,这个当下她觉得需要我的帮忙而已。未来的事情不会是这样的,这是我的恐惧与担忧,不是孩子的。
写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这个过程,我帮她是可以的,不帮也是可以的,没有说哪一种方法更好,关键是我要搞清楚自己那个当下最真实的想法。可是很多时候会先在头脑里去思考应该怎么做 而忘了进入到那个当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