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张良在桥上闲游的时候,遇到一个白发老人,先是让他到桥下拾鞋子,接着又屡次三番的比谁起得早,屡试过关之后才给他一本《太公兵法》,之后张良借助这本书,帮助沛公坐稳天下。
这事看来有些奇怪。
太公和张良相去近千年,他的兵法流世已久,能得到此书的,也不止张良一人,为何他就能深谙精髓,取得成就呢?想必张良的才干不会仅仅因为得到了一本书而绽放光彩。
所以,圯上老人赠的书并非关键,对旷世人才的点拨才是关键啊。
张良出身名门贵族,祖父、父亲均为大周诸侯国韩国的相国,辅佐过五代国君。本来张良的才干也是可以承袭相国职务的,无奈韩国被秦所灭,英雄没了用武之地。
英雄自然不会纠缠于老婆孩子热炕头,也不会满脑子油盐酱醋茶,谋国谋天下才是他们要做的。
后来,在张良的鼓动下,有了荆轲刺秦王的壮举。此举算是谋国,但本来是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张良,却想用这种办法达到目的,显然不是大谋略。
后张良大难不死。圯上老人甚为惋惜,观察许久,才想了个点拨的办法:反复点化、点拨张良,为大事者,需懂得隐忍,小不忍则乱大谋。
张良深受启发、深谙其道,后来不仅影响沛公打败了项羽,成就了霸业,自己也成为了“汉初三杰”之首,且是三杰之中唯一保全了自己的一位。
看来,当初圯上老人导演一出纳履受书的剧目中,受书并不重要,纳履点拨才是关键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