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A同学上课有点走神,然后得知他近两次考试不是很理想,所以中午找了他谈话,希望能够帮助他调整好状态,解决目前出现的学习问题。
“感觉最近在xx学校怎么样?还习惯不?”——通过问候,大致了解学生最近的状态,了解了解他最近有没有什么特殊状况。
“最近这两次没考好,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直接切入主题,希望孩子能够主动开始思考分析问题所在。
“我觉得自己就是粗心,后面试卷发下来老师还没讲,我自己订正就都订正对了。”学生回答到。
“你说你粗心错比较少的几个题目那我还能接受,你说你这一下说粗心错那么多,那就是粗大心了,这个我可不接受。”——拒绝学生用粗心来当挡箭牌,希望学生能够意识到粗心的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我觉得吧,过去的事就已经过去了,考的好或者不好都没关系,因为过去了。我这次找你不是为了特意去批评你,而是因为这两次考试没考好,说明你最近的学习是出了问题的。问题出现了,我们就得解决它,要不然问题始终还是存在。”——宽慰学生,希望委婉的让学生明白,我们需要从过去的事情中获得总结,应该发现自身上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学生沉默,思索状。
“是不是没分析出来?”,“嗯”,“那我们来拆分一下吧,你是不是有点觉得这些东西有点太简单啦。”——在学生稍做思考后,我开始引导学生去探索真相了。
“诶,对!”
“还记得我今天上课的时候特意给你们说过的一句话不——再简单的知识都值得被尊重。你不能因为觉得这些东西简单就不认真对待它,你有没有听过骄兵必败?”——开始通过平时给他们灌输的一些思想和一些典故来引导学生。
“你看,你最近这里上课有走神的现象,我估计你在学校也有,再加上你没有给这些题目以足够的重视,所以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你都做错了。最近做题是不是经常喜欢跳步骤?”我开始把理论具体化到对应现象。
“还真是!”学生回答到。
“再简单的知识都值得被尊重,哪怕是自己觉得这些题目已经会了,上课也还是应该认真听的。我们是不是可以看看自己的步骤和老师的步骤有什么区别,是不是可以再把步骤规范化?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对比对比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有什么区别,是不是可以再把自己做题的方式进行优化优化?”——通过具体行为,引导学生去落实行动。
“对了,问你一个问题哈。631是我们初中数学中常见的题目难度分配,百分之六十的题目是简单,百分之二十是中等,百分之十是难题。现在有两个学生,一个前面百分之九十的题满分,后面百分之十一分未得,也就是难题都没做对;另外一个同学前面都没作对,难题满分。那你觉得哪个学生更厉害呢?”开始通过另一个角度去引导学生重视基础,强化概念。
“你看,那个不会难题的考了90分;那个难题做对了的同学反而只看了10分。这样是不是反而那个不会难题的学生更加厉害呢?所以到了初中,千万别以为自己能做出难题就厉害了。我们给自己定的要求应该是简单题和中等题一分不扣,难题尽可能接近满分,这样的话我们的分数是不是特别漂亮了,才是真正的拔尖了。”——通过一个极端化的对比,让学生重视基础题,认识到基础题的重要性。
“所以说有句话说的特别好,叫做态度决定一切。哪怕是再简单的题,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因为说白了,哪怕你会的题,考试中做错了,是不是就可以直接认为你不会?会的话做对了再说嘛。所以学习这一块,一定得把态度给端正好。”——再次回归到尊重二字,引入到“态度”。
学生凝视状,感觉这些话他听进去了。
“我们最后来终结一下,我们今天其实说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再简单的题目都值得被尊重,态度决定一切,我们需要端正好我们的学习态度。第二个是整体强才是真的强,不要把能否做出难题来当做评判优秀的唯一标准。你目前明白自己身上出现的问题了没?”
“我明白了。”学生回答到。
“我刚刚给你打印好了一份试卷,你回去之后把它写一下,不要跳步,认真写好每一个过程,你看看能考多少分?只要你把这些细节做好,分数很快就上来了。刚刚开始初一,不要觉得那些问题简单就不去处理,否则你会发现那些问题会越来越大,你和别人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告诉学生立马行动,不要把问题滞后处理。
“好了,今天就不和你说这么多了,你回去把试卷写好后,自己用红笔批改一下,我相信你不会抄答案的。然后回头微信拍给我。”——谈话结束。
晚上,收到家长拍来的试卷,得分90多。
至今,我仍旧特别感激我的初中物理老师。“态度决定一切,心态决定成败。”他当年告诉我的话鼓舞着我熬过无数个辗转的日子。如今,我早已从那个懵懂男孩变成了如今教授他人的老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希望能够成为一个传道士,希望能够把当年吴老师给我的温暖和信念给传递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