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70后坚守10多年,终于找到了他在江湖的位置。他就是58同城的姚劲波,一个神奇网站的创造者和引领者。
“我天生就有忧虑感和危机感,过去做的所有事情的目的都是自己养活自己。”姚办公室墙上的“勿忘初心坚定前行”的毛笔字,是58同城十周年的时候,他和所有老员工一笔一笔填出来的。
十年间,姚劲波在多重角色间完成了转身。用58到家CEO陈小华的话说,老姚把很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年少成名,23岁靠倒腾域名发家,赚到了第一个100万。10年后,他是CEO,是董事长,是投资人,14年后,他带领公司走进纽交所,一举创造出700亿的大公司,他就是58同城的创始人姚劲波。
不过,你只看到了成功,却没有看到他的失意。成立8年来,58同城静静地趴在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丝毫不起眼。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姚劲波靠卖域名给大家发工资,而等员工离开的时候一个人抱头痛哭。直到最近几年,你才能够看到姚劲波的笑容。
英雄少年
1999年正当互联网热潮悄然兴起时,刚大学毕业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姚劲波,理所当然地在工作之余做起了个人网站——一个以域名注册交易为主业的“易域网”。
网站做了半年,既没挣到钱,也没办法再发展壮大,姚劲波想到了把他卖掉。幸运的是,姚劲波发出的几封邮件都有了回音,于是他连人带网站一起投入了当时在企业信息服务领域坐头把交椅的——万网。
大学刚毕业,姚劲波就已经有了几十万元的家底和万网的股份,但他在万网还是从底层做起,产品经理、产品总监、华南区总经理,直到企业的副总,姚劲波有意在各个位置都锻炼一番。
在万网,姚劲波做出的几次域名交易案例,让他名声鹊起,在IT界有了一定的江湖地位,比如从韩国人手中收购了“端午节。com”又无偿捐献的举动。
这期间,姚劲波还投了从万网辞职出来单干的金鑫、李如彬等人。10年后的2010年11月2日, 学大教育在美国上市,光那一笔买卖,姚劲波就赚了几十个亿。
几经波折
当今的互联网江湖,活跃着一支湘军,他们霸得蛮,吃得苦,耐得烦,如微信的张小龙、陌陌的唐岩、映客的奉佑生、快手的宿华等等,而益阳小伙姚劲波更是把湖南人的“耐得烦”精神发挥到极致。
第一次是因为钱。
2010年,姚劲波决定放弃线下策略而改走线上,彻底回归互联网。可拿着新的计划书,他一共找了二、三十家投资机构,却没有一家敢投。
没撤,姚劲波最后又死皮赖脸找到软银赛福的合伙人羊东,好在羊东有魄力,“反正砸进去几千万了,不差最后一哆嗦。”于是,2010年4月,羊东拉着DCM又给姚劲波投了1500万美元。
第二次是因为人。
2011年刚开春,赶集网异军突起,尤其是获得今日资本和红杉7000万美元的C轮投资后,杨浩涌更是春风得意。
当时赶集的陈小华做流量号称天下第一,姚劲波就想把他挖过来。此后,他先以老乡的名义邀请吃饭,后以过生日的名义邀请 K歌。
陈小华一生气把他拉黑了,姚劲波也不生气,而是连续三次赶到赶集总部,“我已经到你公司楼下,你不下来我就上去。”
“对不起别人没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对得起自己,你觉得跟谁干最有可能成事?”一句掏心窝的话打动了陈小华。
而这成了58和赶集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胜负手! 8 个月后,58 同城流量暴涨80%,反超赶集。
第三次是因为产品。
2011年,姚劲波想把58的产品预装在手机上,如日中天的小米是最理想的选择。但是,雷军对于小米手机的预装看得非常严,不经过他的点头,谁也无权预装。
于是,姚劲波开始练习晨跑,从秋天一直坚持到冬天,即便是寒风刺骨的大冷天,也会准时出现在雷军小区楼下,就为“偶遇”雷军。
然后,俩人一起跑步,一起聊天。一个冬天下来,俩人熟了,小米手机预装的事情自然迎刃而解。
第四次是因为合并。
2014年7月,58与赶集激战正酣,双方资金消耗都很大。姚劲波心疼钱,试探着给杨浩洋发条短信,“人生苦短,咱们聊聊?”不过,杨浩涌没有好脸色,“你先别挖我的人,我们再谈”。
2015年58同城上市后,他又找到杨浩涌,“什么方法能让你我的广告费少支付一些?换点股行不动?”当时,杨浩涌的市场费预算已经从3亿暴涨到15个亿,而且盈利遥遥无期!
就这样,2015年4月13日,两人在三里屯威斯汀酒店一个总统套房,开始对十年恩怨做个了结。当天中午12点,姚劲波踏入房间,没有想到一谈就是22个小时的车轮战。
太阳下去,月亮上来,房间里却灯火通明。
姚劲波以一顶十。这边刚跟杨浩涌谈完,那边又继续跟赶集网的八、九个股东谈。
几乎每隔一个小时,谈话就走到死胡同,然后就是喝啤酒,砸酒瓶子,换股比例也从7:3、6:4再到5:5。到了第二天凌晨6点,律师、会计师、投行都已崩溃。
但到了上午十点,奇迹出现了!伴随着香槟砰然开启的声音,58和赶集宣布合并。姚劲波靠着最后2个小时的坚持,改变了我国整个生活服务业态!
姚劲波的4点创业心得
第一点心得:你要选一个好方向坚持下去。
有一段时间外界一会儿说我们烧钱,一会儿说我们没有赢利模式。
我从来没怀疑过我们的方向,这个体系里的人也没有怀疑过。如果说你能够影响的人还怀疑,那这就是创始人的问题。我们的投资人也比较放手,58从来没有腥风血雨。我没做把钱揣自己口袋里这种不靠谱的事,也没让公司面临很大的危机。市场也在表扬我,从来没有哪一年的收入增速是低于100%的,就这样连涨了7年。
第二点心得:不要做太容易、特别精巧的事情。
微信看起来就太炫,刚出来,所有人就在谈论它的千万种可能性,这个事情就不适合创业者做。其实有缺点的东西才容易成功,你把这些缺点弥补上了,那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创业不用刻意去寻找机会,在生活中、工作中你总会遇到一些事情不够完美,那么你就可以试图想办法去弥补整个缺憾,尽量使它变得完美,使人们的生活因你所做的事情而变得美好,这就是创业的机会。
第三点心得:创业从第一天起就要在每一个板块选最好的人。
要让你的人拉着公司往前走,而不是被业务推着走。
我会花20%的精力在团队优化上,有些牛X的人,也许你挖不到他,但是可以长期保持联系,他会给你提建议,或者推荐他身边合适的人。我的桌上记着我下面两级的员工的名字,大约四五十人,争取这两级(中高层)没有短板,关注他们的成长,不断地跟他们聊,有问题的就转变思想,不然就换人。
一条理论:如果不合适,给他等价的回报,让他退出。
第四点心得:保持跟投资人的高密度互动。
好的融资机会有两个,一个是市场最热的时候,第二就是你最好的时候。资本只会锦上添花,如果你在不恰当的时间选择融资,不是找死吗?
我会跟投资人保持私信、微信互动,没事就会翻开电话薄给他们电话,把每一次进步都告诉他们,58没有董事会,沟通就是发个邮件,约一起吃火锅碰一下。
一般情况下,创业者跟投资人不和,创业失败率很高,而和投资人保持好的关系却有很多益处。
互惠互利
作为来自益阳欧江岔镇的农村孩子,姚劲波对底层百姓的辛酸感同身受。
58同城、58同村,尤其是58到家雇用了大量来自农村的基层员工,他们没有一技之长,却靠着一双勤劳的双手,靠着搬家、洗车、打孔、保洁等不显眼的服务,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扎下根。
仅58洗车北京分部的一个普通业务员,一年的收入就能达到8-10万元。
2013 年10月31日,58 同城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最高市值700亿,姚劲波的身价也飙升至100亿。
上市当天,他特意带了 58 名员工去纽约,“这些老员工跟公司一起扛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所以在 58 同城登陆纽交所这样重要的时刻,他们应该见证。”
敲钟当晚,姚劲波包了一条船,大伙围着曼哈顿群岛转了个圈。姚劲波没哭,但是其他57人都落了泪,“姚总一路走来太不容易了!”
2017年年会,姚劲波宣布所有8年以上的同事都可以获得 8 万元的股票,“同时,获得一周额外的带薪休假。”日后这也成了一项制度,“任何 58 员工只要满8年就可以去兑现8万元的股票。”
在过去的一年多,O2O市场的融资几乎失去理性。仅仅上门按摩这一细分市场,就有超过10家创业公司拿到天使轮融资,超过5家完成A轮融资。
尽管资本寒冬到来,但姚劲波依然很乐观,O2O市场是刚性需求,是一定存在的。姚劲波开玩笑,“普通消费者利用O2O可以享受到马云和马化腾的待遇,他们无非就是多了个司机、保姆和保洁。”
58到家作为58同城O2O战略的重要践行者,陈小华给自己提出了连接1000万劳动者的目标,姚劲波说,“目前这个数字是10万,距离不远了,只差了两个零。”近一年,58到家一直是“买买买、投投投”的节奏,姚劲波说,未来O2O市场的企业不会超过20个,将会统治中国服务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