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心理咨询师曹泽能免费答疑案例9:孩子不喜欢上兴趣班,就喜欢玩手机怎么办?
曹泽能答:
一、原因
所有解决问题的思路,首先要明白这个问题是怎么形成的,因为您说到的信息非常的少,不知道是多大的年龄,你们的亲子关系如何,孩子目前玩手机看什么样的内容,玩到什么样的程度等等,还有孩子的性格特点,与人的关系,相处等等,这些都不太清楚,所以现在回复的只是一个框架,首先,要找原因是什么。

1、很小的时候没有引导好
第一个原因可能是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父母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三四岁的时候,他对生活各方面感兴趣,喜欢去玩玩具,折纸飞机,玩乐高,想出去玩。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及时的去培养、挖掘、引导孩子的兴趣,只是希望孩子按照父母的意见来,没有去尊重孩子的兴趣。这样,孩子他就对外面的世界不感兴趣了。
当孩子对外界的事物过了探索的时间,对外面的世界兴趣不大的时候,父母希望孩子产生兴趣,从时间上来讲,其实是滞后的,那就是父母错过了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父母之间关系如何,父母跟孩子的关系如何,妈妈跟婆婆的关系如何,有没有二胎三胎这种情况等等,需要从多方面来考虑。孩子现在没有兴趣参加各种兴趣班,他不是此刻产生的,一定是在他成长的过程当中,潜移默化,慢慢地减少对外界的探索、好奇,慢慢地关闭了这个大门。这个过程,父母、家庭一定是有原因的。

2、没有激发出孩子的兴趣
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父母没有激发出孩子的兴趣,那孩子慢慢就会把兴趣转移,或看电视、电子产品、手机。有时父母没时间陪伴孩子,或者孩子哭闹,父母就会拿手机安慰一下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他可能会转移他的兴趣点。智能手机其实对人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对于孩子来讲,手机慢慢地代替了他对外面世界探索的主动性,他会觉得有手机就够了。

3、孩子的社交可能出了问题,都不怎么愿意出门,当然也不会学习各种兴趣
第三种可能性是孩子的社交出了问题,也就是他不怎么愿意与人去打交道,平时都待在家里面,或者说父母的性格比较内向,也不怎么与邻居、朋友、亲戚去交往。当一个人他都不愿意走出家门的时候,他怎么会对外界有更多的兴趣?怎么会跟父母去参加各种兴趣班?因为参加兴趣班,要跟老师、同学接触。对于他来说,与人打交道是他的软肋,他在乎同学的看法,他也不懂得用语言去交往,他可能比较内向,甚至有些自卑、敏感。这样要解决的就不是他的兴趣班的问题,而是他的社交的问题。

二、建议
1、家长做榜样,在家少玩手机,或多陪伴孩子
建议家长要做好榜样,包括夫妻之间的关系,婆媳之间的关系,父母怎么去爱孩子,包括爷爷奶奶,在家里玩手机的时间也要缩短,多拿出精力陪伴孩子。孩子没看到周围的人在玩手机,父母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孩子就会感受到家里的温暖和爱,可能会逐步地走出来。

2、不打骂、过多教育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
如果孩子还是不愿意跟随大人的希望去参加各种兴趣班,父母不要打骂和过多地批评、教育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这样可能会让孩子抑郁或没有价值感,进而影响他对学习的厌恶,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甚至连玩手机也不感兴趣,那个时候就更糟糕了。那样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他活下来的意义,他生存下来的目标、愿望是什么,这个才是最恐怖的。所以,目前孩子的现状就是这个样子,你不要马上带着大人的目的性、功利性去要求孩子做什么。

正常来说,我们父母希望孩子上兴趣班,实际上是想让孩子在兴趣班当中感受到快乐、愉悦。但是,有的家长,他就会在这个过程当中带有功利性,比如别的孩子学,那我们也学;或者说学习这个以后,我们可以参加艺考,当艺术生;或者说这方面的发展前途很大等等,而不顾及到孩子内心真正的喜爱。这样实际上是一种短视的行为,甚至是一种“杀鸡取卵”的行为,这个是不利的,孩子没有意识到他本身对这个方面不感兴趣,他怎么可能会有兴趣去学习?
3、多鼓励孩子,或多带孩子出去见识
孩子比较固执,或者说在家里只会玩手机,通常来说他见识的世界就比较少,他跟父母的关系可能不是特别好,孩子慢慢封闭自己。这种情况下,父母一定要多改善亲子关系,多鼓励孩子,而不是为了鼓励而鼓励,要真正去爱孩子,让孩子觉得我的父母确实对我好,甚至孩子愿意主动找父母亲,孩子如果感受到跟父母在一起是享受的,我们的父母亲就可以更多的主动带孩子多到外面去见识一下。
当一个人见识更多、更好玩的东西的时候,他就会修正他之前的一些兴趣点,他就会主动的去开拓视野,树立新的目标,这样就达成了我们父母的目标。我们不能要求孩子由A到B的直线的行为,我们可以让孩子绕一绕,转个弯再到达B,这样孩子他也乐意,乐在其中,就达成我们父母的意愿了。所以,对于父母来说,一定要多动脑筋,而不是简单要求孩子怎么去做。

4、实在不行,接受孩子的当下,看看孩子喜欢手机哪方面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无论你怎么做,孩子他就是目前这个样子,这个时候,要把亲子关系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要求孩子参加什么兴趣班当重点。当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好,孩子真的是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当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很糟糕,孩子也好不到哪里去。我们再看,孩子喜欢玩手机,他喜欢是看短视频图开心还是想看学习方面的视频,还是想去聊天,看他感兴趣的内容,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像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拿手机就认为孩子在玩物丧志,就认定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其实也未必,这样反而会伤害到孩子的积极性,进而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沟通,甚至讨厌父母。亲子关系得到破坏的话,你的父母就很难影响到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