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正版野史
第二篇:赵国篇

第二篇:赵国篇

作者: 尉星 | 来源:发表于2020-09-29 09:38 被阅读0次

    赵处北国邻匈奴,国弱称王赵雍羞。胡服骑射觅强路,奋发巧妙远诸侯。

    习胡国强兵武振,吞灭中山破林、楼。云中、九原入版图,强胡气焰黯然收。

    其后遏秦东进势,赵为领军砥中流。长平换帅致惨败,邯郸破秦驱寇仇;

    肥战灭秦军十万,五战三胜比占优。国力逊秦终难保,君王昏聩亦缘由。

    第壹章

    赵氏孤儿

    首先,故事的开头让我们从著名的赵氏孤儿案说起,故事讲述了一个门客保护恩人孤儿,并最终完成平反。

    话说晋国赵氏家族在赵盾时期曾经执掌晋国朝政,就连当时的国君晋灵公都惧怕他。赵盾死后,屠岸贾得宠于晋景公(晋成公之子)决意打杀赵氏。

    屠岸贾不请示国君而私自带领诸将攻打赵氏于下宫,屠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尽灭赵宗。

    赵朔的妻子赵庄姬是晋成公的姐姐,已经怀有赵朔的孩子,逃至公宫(晋宗室的宫殿)藏起来。后赵庄姬分娩,果然生下一个男孩。赵家门客程婴用自己的孩子与另一个门客公孙杵臼一起做戏骗过追兵。诸将都以为孤儿已死,很高兴,以为斩草除根。然而真正的赵氏孤儿尚在人间。之后,程婴保护赵武一起隐居于深山之中。

    直到后面晋景公与韩厥谋立赵孤,召来藏于宫中。灭掉屠氏家族,晋景公把当初的赵氏田邑还给赵武。等到赵武行弱冠礼,程婴于是向诸大夫辞行,选择了自杀。

    上面这个故事,很传奇。不过,太史公老先生在他的《史记·赵世家》中的这段记载,基本可以被证明是不太靠谱的。

    其实,比对《左传》基本可以得出以下事实:

    晋国大夫赵盾,是赵同、赵括、赵婴齐同父异母的兄长。孟姬下嫁于赵盾之子赵朔,赵朔死后谥为庄,故称赵庄姬。而赵氏灭门惨案的重要诱因,其实是一件发生在赵氏家族内部的丑闻—— 赵庄姬与赵婴齐有奸情(此事应在赵朔死后不久,属叔叔与侄媳妇乱伦),事情败露后赵婴齐被赵同、赵括兄弟逐出晋国。赵庄姬因此怀恨在心,在晋景公面前诬陷赵氏说,“赵同、赵括将要作乱”。与此同时,与赵氏家族早有矛盾的栾氏、郤氏家族趁机出面为赵庄姬作证。于是,晋国诛杀了赵同、赵括,并灭其族,赵氏封邑改封给大夫祁奚。当时,赵武跟着赵庄姬住在晋景公宫里。

    不久,幼时曾受赵盾养育之恩的韩厥对晋景公谈起赵衰、赵盾的功绩,称如果他们这样的人都没有后人祭祀,谁还愿意为国家效力。于是晋景公复立赵武为赵氏后嗣,恢复了赵氏的爵位和封邑。

    赵武也不负众望,不仅恢复了赵氏,而且执政晋国,多有建树。之后,赵氏一直都是晋国六卿之一的大贵族,赵简子和赵襄子时期相继有不同的机遇,最终魏赵韩三家分晋。

    其实赵简子和赵襄子时期各有精彩故事,但是碍于篇幅不再过多展开,只是赵氏一族在传承的时期却总是因为继承人的问题产生分裂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整个赵国都是有极大影响的。这个问题也在秦国赢氏身上发生过,但是通过变法,秦国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可是赵国的变法不够彻底,一代英主赵武灵王也难逃此难。可以说这个问题对赵国影响深远。

    第贰章

    胡服骑射

    赵国前期并不发达,在诸侯国之中处于劣势。直到一位君主的出现,赵国开始脱胎换骨,国力日强,并能够进入中原与秦国争霸。他——就是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赵雍,是赵肃侯赵语的儿子。即位时才十五岁,立马就碰上了一个大危机。赵肃侯死后,魏惠王立即联合楚、秦、燕、齐四国以会葬为名,各派精兵,趁赵国新君年幼之际,俟机图赵。

    一个巨大的危机,而且是稍有不慎就将面临灭国的大危机,就这样摆在了年轻的赵雍面前。赵雍虽然年轻却也坚决不怂,在大臣们的帮助下,首先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以越国牵制楚国,以楼烦吸引燕国;再与韩国、宋国结盟对抗其他三国。一招分化拉拢,同时国内积极备战,邯郸战兵云集,魏、秦、齐三国使者只敢吊唁完赶紧跑路。

    渡过最初的危机之后,赵雍就开始积极寻找机会,对赵国的心腹大患——中山国下手。中山虽然不是一流强国,但却处于赵国的心脏地带,给赵国的国家安全和统一带来了极大的威胁。邻近的齐国、燕国与中山相勾结,共同对付赵国。

    不过在对于中山之前,赵国急需一场改变来增强自身的实力,才能完成开疆拓土的目的。于是赵雍开始了著名的胡服骑射,教导民众穿胡人服装,练习骑马射箭以富国强兵。虽然有阻力,但是在这种符合实际需求的改革措施下,赵国渐渐地变强了。终于,赵国花了共计12年时间,五伐中山,去掉了心腹大患。使得南北二地得以连成一体,领土的扩张也使国力强大起来。

    《战国策》有言:“中山之地方五百里,赵独擅之,功成名立利附,天下莫能害!”

    同时,赵武灵王对外保持低姿态,向北方胡地进军,取得重大进展,破林胡和楼烦。

    晚年时,赵武灵王却出于对一个女子吴娃的喜爱而立幼子赵何为继承人,废掉了前太子赵章。这个就是赵国的老问题了,前文也提到的,对于继承人的态度和选拔,不能够按照法制法规来进行,凭着君主的私爱,大部分情况下是要出事的。而且,在立自己小儿子赵何为王,自己称主父之后又封长子为代城君。这简直是在给自己两个儿子添堵。

    果不其然,公子章密谋夺位,伏杀宰相肥义。却被王叔赵成和李兑在武灵王的沙丘行宫包围。两人杀了赵章,又将赵武灵王围困在宫中三个月,活活饿死。

    一代英主,就这样晚年失措,落得一个与齐桓公一样的结局。

    第叁章

    秦赵争雄

    赵惠文王赵何不失为一代明君,在位时有蔺相如、廉颇、平原君、赵奢等文武大臣,政治清明,武力强大。并将赵国国力抬升到山东六国之首的位置,成为东方六国阻挡秦国东进的屏障。

    于渑池与秦盟会后,赵国趁秦攻楚的机会出击关东,夺取齐的高唐,又遍击关东诸国,夺取土地。一时在关东声威无两,但是却因上党郡归属问题与秦国发生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表面上看是韩国的祸水东引,但本质上还是属于秦赵两强争雄的必然结果。就算没有长平之战,也会有其他战役出现。长平之战,读者都很熟悉,这里不展开赘述,后面有机会以单篇的形式加以呈现。在此战中,秦赵两国拼尽国力,最终赵国临阵换将,纸上谈兵赵括被武安君白起击败,白起随后坑杀了40万赵国降卒。赵国精锐尽失,元气大伤,整个国家岌岌可危。

    由于割地赔和的分歧,紧接着又爆发了邯郸之战,此战中,赵国首都被包围,坚壁清野,几乎竭尽全力,终于等来八万魏军和十万楚军的增援。

    信陵君指挥魏楚联军,对秦军发动了强大的攻势,魏军击于西,楚军击于东,赵军应于内,秦军三面受敌,全线崩溃。秦军大败,被迫撤至河西,夹河对峙。联军乘势收复河东六百里之地,其威大震。

    但是经过长平邯郸之战后,赵国实力迅速下滑,再也无力同秦国争霸天下 。东方六国从此再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独抗衡秦国。战国进入了诸侯合纵抗秦的时代。

    在这之后,赵国也有过短暂中兴,尤其是边将李牧等将领,简直耀眼于整个时代。可惜最后还是被秦国使用反间计,错杀李牧,司马尚,被秦军大举攻破。

    前222年秦军向代进军,破灭赵代王嘉,至此,赵国灭亡

    写在最后

    赵国地处北地,民风彪悍,崇尚武力 ,多慷慨悲壮之士。但赵族性烈尚乱,多次发生内部变乱。这是尚武性格的必然,可也必须用法制规矩将其装入框架之下。与之同源的秦国就因为彻底地变法,而基本杜绝了类似的问题,其他方面的多重因素之下,赵国终于在这场大争之世最后落败,可惜可叹。

    但他们作为中华民族北方的有力屏障,功勋和贡献不应被忽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二篇:赵国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mws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