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我们是学生,在学校里上过学,应该懂的东西很多,可是实际上比想象中的距离要远。尤其是以前那种不加字幕的电视剧,如果说是白话文还好,但是文言文,又没有字幕显示,就自然不会知道说的是什么了。
也许我们并不是古人,而且现在也不再是那种封建社会,所以对这方面的了解恐怕不多。所以说,对于他们所说的话,尤其是那种寓意深长的,像是什么诗词,还有言简意赅的话,恐怕就很难听懂了,就算是现在听恐怕也很费力。
也许,我们对于古代的历史典籍知之甚少,对于人物之间的称呼,以及礼仪规范,作息时间,总是容易不清楚。尤其是那种十二时辰的计数,根本就跟难弄明白。
更让我纳闷的是,在没有空调,冰箱,风扇,还有电的情况下,他们是怎么过的。还有他们也不像我们现在这么方便,还有自来水,天然气。
那个年代,交通不方便,出行基本上是做轿子,还有马车,没有像现在这样,有电瓶车,三轮车,公交车,汽车等交通工具。
还有就是,在没有汉语拼音的情况下,他们又是怎么读书识字的。尤其是文言文,难读的字一大堆,不认识,又是怎么学习的。
现代有铅笔、圆珠笔、钢笔、水性笔,都是硬笔写自己,不过现在可能都换成电脑码字,无纸化操作了。而古代,他们使用的就是毛笔书写。
在造纸术没有发明之前,书籍都是用的竹简,用刻刀在上面刻字,费时费力,但是没有办法。恐怕现代的一本书,用竹简刻下来需要一大堆呢,而且耗费的时间很长。
古代有些词的意思,跟现代的理解有些不同,比如“学富五车”。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我还真的以为装五车书,而且都是纸质的,那得有多少。而且心里也在琢磨,古人读书会有这么多吗?
这个成语出现的时间是在造纸术之前,后来我才明白,所谓的“五车”原来就是指的那些竹简。其实想想也知道,如果真的装满整整五车纸质书,恐怕也没有人真的能读完吧。也许真有这种可以读完的人,那至少也要个几十年吧。不过,那也要看什么样的书了。
不过话说回来,古代的东西有很多我们都不懂,甚至也不知道历史来源,还有具体情况。有的时候不解其意,也有的时候总会按照现代的标准解答。总之,就有点曲解的意思。所以说,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会有古今意义词了。
有的时候阅读古文可以说真的是需要极大的挑战,有些字不认识,而且笔画,架构也非常复杂。有的时候为了查询这个字的注音,就是写法都有点费事。
阅读文言文的时候,首先就要浏览一遍,然后把不认识的字挑出来,记录在本子上,然后注音,最后再决定开始阅读。因为文言文毕竟不像白话文那样,可以轻松阅读,有的时候读出来的感觉都好像有困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