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款产品若要深入人心,必要深谙人性。需要区分清楚用户表面需求和潜在需求。只有把握了人性深处的需求,才能让产品植入用户的灵魂深处,欲罢不能。
需求的本质
用户需求是指人体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不满足感,它可使人产生行动的动机,这里的动机就是需求。
互联网产品的类型
工具类:如为日常生活提供便捷方便,诸如美食、租房、公交、旅行等应用。
娱乐类:如音乐、视频、拍照等日常休闲娱乐,这类应用除了满足基本的功能之外,又有不少做了个性化的探索,来使得娱乐更加鲜活有趣。
阅读类:如各类媒体、科技博客、新闻客户端、资讯聚合应用。
社交类:如QQ、微信、微博、陌陌、比邻、Linkin、婚恋交友,面向不同类型的社交。
需求的层次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人类需求层次,他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层次划分为五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需求:满足人们生存和生活的日常基础所需,如吃穿住用行等,如百度地图、饿了吗、WIFI万能钥匙。
安全需求:如对健康的担心、对贫困的恐惧、对无知的忧心,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在安全感匮乏的同时,则内心驱动会促使去获得满足安全感的需求。如支付宝、360安全卫士、小米手环。
社交需求:社交包括友情、爱情、亲情等多个层次。或者可以分为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等。交流和沟通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尊重需求: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都希望展现自己,获得人们的认可。尊重和被尊重都存在于社交网络中交流互动之中。所以尊重需求可以深度暗合在社交需求之中。
自我实现需求:这个是最高层次的需求。这一层级,人们对自己的表现或取得的成绩都已经非常满意。一定程度上,炫耀也可以理解为自我实现的外在表现,尽管,可能这个是很主观的。
需求层次的规律
越靠近底层需求越是刚需
产品最核心的是其解决的需求是否是刚需。马斯洛最低层是生理需求,如生活类的吃穿住用行,即为刚需。其上一层次的安全需求,也都是普遍存在的。而越往上,则变得越来越没必要,如自我实现,不再是所有人的必须。
越靠近底层化需求越工具化
越底层的东西,越是平淡无奇,使用起来越是不温不火。需要的才打开使用,是一种工具。而其他基于新鲜感的需求,则在使用高峰时则万人空巷;低谷时,则门口罗雀。故基于底层的工具类需求,粘性未必最高,但一定是生存最久的。
越靠近高层需求,则新鲜感驱动越明显。
新鲜感驱动的东西,比较容易扩散和裂变。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用户;但这很难形成强力的粘性。基于新鲜感的需求形成的产品,未来如何将引来的用户,能够通过其他工具化的基础需求将其留存,才是未来能够持续稳定的生存下去的关键。
注意伪需求
用户的声音分为两种:
1、用户想要的。这种流于表面,例如:我想买一把锤子和一些钉子(伪需求)
2、用户需要的。这种则是用户的目的,如上例:其实是需要把一幅画挂到墙上(真需求)
小结
不管是满足底层需求的工具类产品还是满足自我实现炫耀需求的产品,最本质的都需要结合一定的社交属性,形成强有力的用户粘性。并且基于用户需求的场景化,来满足用户核心本质的需求,才是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