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在家有些无聊,有一天正好无意间看到《三国》这部大型历史剧,当时觉得挺有意思,就连续看了一些剧集。
刘备,打着“”匡扶汉室”的名义,自称汉室皇族后裔,以“仁义”为旗号,广结天下英雄豪杰。从最初投靠刘焉(刘璋的父亲)开始,先后投靠过卢植、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孙权到刘璋共十位英雄。每投奔一位英雄,他的实力便壮大一分,而投奔之主往往没过多久就灭亡,有人称他是灾星,谁碰上他谁倒霉。客观来说,这真不能赖他,比如荆州刺史刘表,他共二子,大儿子刘琦性格软弱,他认为不能接任他的位置,而后娶的蔡氏所生次子刘琮,年纪尚小不足以继任,虽几次主动托付荆州给刘备,但刘备担心外人非议他趁人病危之际,夺宗亲之地,故而拒绝。当曹操大军挥军南下之际,蔡氏与手握军权之弟蔡瑁为了保全荆州基业享有已有富贵,极力劝说刘琮不战而降。
当时刘备等人驻扎在新野已经两年,为了抵抗曹操大军,诸葛亮用计边攻打曹军边弃城,准备逃往江夏,城中的百万百姓不愿离刘备而去,要一直追随他。诸葛亮告之如果带着百姓,行军缓慢,更容易被曹操大军追杀,建议减少拖累,放弃百姓。刘备坚定地一而再强调“我宁可百姓负我,我绝不负百姓”。说实话看到这里的时候特别感动,他的言行正如他一直所奉行的“仁义”旗号。
然而,当诸葛亮用计让东吴的周瑜主动进攻曹操的南郡,两军交战之时,诸葛亮派赵子龙派兵趁机拿下南郡,顺利得到荆襄九郡,甚至后来的借用荆州之地,都已经违背了刘备一直高举的“仁义”大旗。再到后来凤雏庞统看穿了刘备所谓的“仁义”,献计背叛益州别驾张松,背信弃义企图夺取益州的举动引发刘璋的埋伏攻击,庞统骑着刘备的的卢马被射死在落凤坡,让刘备出师有名,以为军师报仇的名义顺利从荆州搬来救兵,大举进攻益州,拿下西川。攻下西川后,诸葛亮和西川的谋臣上表的宽刑省法被刘备驳回,他要求实行严刑峻法,恩威并举,此时也与刘备一直高举的“仁义为本”相违背。
刘备的“仁义”在实力强弱不同的阶段,让人迷惑,到底是真仁义还是假仁义?当他弱小时,“仁义”是他安身立命之本,以此来获得人心。当他变得强大时,他施行的却不是与仁义相关的仁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