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贵人,这些贵人帮助了你,指导了你,开启了你的另一个世界,对我来说,我的导师就是我的其中一个贵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08769/1929bfa2d5ad1264.jpg)
第一次见到导师,那是在读大二的时候,他给我们专业上《企业管理学》,大三的时候,他给我们上《西方经济学》、ERP沙盘实操课,印象中觉得他上课讲得不怎么样,主要是觉得水平不怎么样,可能是自己当时不喜欢那种教学风格、教学方式吧。我从来没有跟他有进行过单独的谈话或者问问题,我想那时老师也不记得或者不清楚有我这么一个学生吧。
大四的9月份开学后,申请保研的通知下来,我抱着试试的心态去申请了,经过面试,很顺利地被录取了。经过面试评审委员会的商议,我被安排去读导师的研究生。那一天导师因为有课,没能出席参加面试。所以在成功被保送读研究生的一段时间内,导师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学生接下来要跟他读研究生,直到有一天,与导师关系很好的班长跟导师说了这件事情,导师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于是导师就把我叫到了他的办公室,让我换毕业论文题目以及换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转为跟他写毕业论文,由他亲自来指导我。他的说法是他会比其他老师更加尽心尽力地指导我写毕业论文的,因为被保送读研究生的学生的毕业论文必须要拿到优,其他老师指导我,他会不放心。并且他还强调,他早点指导我写毕业论文,可以让我早点接触他的研究方向——电子政务,早点开始建立做学术研究的思维逻辑体系。就这样我从大四开始跟导师学写论文了。
刚开始,导师先拿了一本书——《电子政务行政生态学》给我看,说是让我看完,建立起对电子政务的初步认识,然后再确定具体的毕业论文题目。《电子政务行政生态学》涉及电子政务、行政生态学、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公共行政绩效等,全都是文科领域内容、陌生的概念,对于一个没有接触过公共管理相关理论的理科生来说,接触的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看得云里雾里,不清楚究竟写的是什么,缺乏感性的认识,总感觉隔着一层纱,不真切。看完这本书之后,导师又列了一个书单给我,这个书单是从事电子政务研究必须要具备的基础知识所要阅读的。那时拿着书单去学校的图书馆网站一一查看索书号,并记录在纸上,并借阅来看,有些图书馆没有的,就在网上购买。遗憾的是,读完了研究生之后,还是没有看完书单上的书。
整个大四就在写毕业论文中度过,写得可谓呕心沥血。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换专业的痛苦,各种的纠结与摸索。犹记得刚开始写毕业论文时,先进行查阅文献资料,那时才发现自己不会系统性地查阅文献,于是就去参加图书馆的文献检索课培训,几乎不落下每一节课。一边学习,一边进行系统性地查阅文献,有些数据库,自己的学校没有购买,就去其他学校的数据库进行查阅,还利用了图书馆的文献传递服务。虽然最终自己的毕业论文用不到这么多的参考资料,但是整个过程让我建立起了系统性查阅文献、做文献综述的思维方法,为我以后读研究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做好文献综述之后,就开始拟定论文大纲,然后撰写正文内容,每一部分都是与文字打交道,一路都感觉自己在向文科生转变,慢慢地深入以前未接触过的领域。因为之前不是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政治学、行政学这方面的专业的,那种隔着一层纱的感觉始终伴随着我整个写毕业论文的过程,感觉这些领域的概念始终没理解到位,跟它们有着一层距离。整个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去得最多的就是图书馆的样本藏书室,就这样孤寂、煎熬地走过了整个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最终的毕业论文字数超过了5万字,当然答辩成绩也是让我欣慰的,我顺利地拿到了优。
整个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都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很幸运的是,导师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从建立对电子政务的认识,选题、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做文献综述、拟定大纲、撰写具体内容、审阅初稿和修改稿,每一步,导师都尽心尽力地指导我。导师还要同时指导其他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记得那时导师都会比较晚才出办公室。他那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勤奋工作常常让我震撼和佩服。
经历过整个写毕业论文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训练,让我慢慢建立起对文字的敏感,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开始建立思考问题、做学术研究的思维框架,用一句话来概括,写毕业论文虽然痛苦,但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