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2018通证经济未来峰会”在新加坡召开,DRC基金会主席林扬受邀出席。会议期间,林扬邀请南洋理工大学白士泮教授(NTU)、Peter Douglas(Director of the CAIA Foundation)就“如何构建未来通证经济标准”进行了研讨。林扬表示,通证经济将构建开放、普惠、自治的跨界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地实现不同实体的协同发展。在未来的新通证经济时代,去中心化的技术与中心化的管理结合将成常态。
一通证经济需要各类评估框架作为支持
CAIA(Chartered Alternative Investment Analyst,特许另类投资分析师)在全球拥有余万名会员,均为投资决策者,如证券投资经理、资产顾问等,来自私募股权、不动产、基建和对冲基金等不同投资领域。CAIA所关注的方向之一是技术如何影响投资领域。
在收获认同感方面,时间和成员是最重要的。公司通过项目获得了人才,同时这些员工从项目中也能收获事业上的帮助,两者结合起来,公司就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在通证经济体系下的投资环节,需要留意新的资产类型和新的资产配置方法,但Peter认为机构投资者目前还不能从通证产品或通证经济中受益。
在未来的产品改进上,还需要考虑的是市场规模以及驱动因素,但在目前资产和平台数量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对上述因素的评估还很困难,这就需要DRC这样的平台提供框架去评估各种资产的优势。
二通证经济时代
去中心化与中心化结合将成为常态
在林扬看来,未来的资产会极大地数字化,而数字化的资产也会通证化。通证经济将构建开放、普惠、自治的跨界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地实现不同实体的协同发展。但即使在这样的去中心化协同环境下,仍然需要中心化政府部门进行监管,需要中心化的机构设立标准与规范。在未来的新通证经济时代,需要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之间寻求平衡,去中心化的技术与中心化的管理结合将成为常态。
以互联网为例,互联网作为联通世界的基础设施,长久以来都被认为是缺少规则的,而在中国政策及美国大型网络公司模型的引领下,网络将成为有规则的基础设施。
通证经济既需要中心化,也需要去中心化。从当前去中心化模型发展到去中心化可以驱动效率、民主和普惠,这是去中心化技术可以驱动的目标。但同时也需要独特的中心化监管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白博士表示,科技决定发展步伐,未来还需要建立很多基础设施,如林扬提到的发行评估,如何对通证化资产进行审计、如何发行数字货币资产、如何进行合规和报税等,这些基础设施都需要建立。
三用科技让世界更具包容性
研讨的最后,Peter分析了通证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如果一种流动性极强的、有一定认可度并且有储备价值的加密货币真正成为交易的媒介,将对全世界的银行造成影响;如果智能合约在贸易中开启了跨国的商业经济,也将对法律体系产生影响。他认为通证经济能否实现的诸多因素决于现存机构是否允许去中心化。
白博士则表示,通证经济“完善”了现有体系,而不是与现存的机构进行“竞争”。我们在尝试用科技使世界尽可能多的具有包容性,帮助世界发展加快进程,帮助提升进程,另一方面,科技也会助力社会向着更加普惠的方向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