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图书倾注的爱,就是对才智的爱。——德伯里。
一个人爱上书籍,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感恩那些无形的朋友,大师,我们在悦读的过程中,和灵魂碰撞。一本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丰富多彩的万象世界。我们进入了这个世界。宽阔的视野,丰富的人生。
我们与书为伴,我们以书店为家。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新华书店有处理的一些小人书,我购买了几大包,背回家。我的小朋友问我,你搞这么多小人书干嘛,我说我要把它们背到集市上卖,让更多喜欢看“小画书”的人都能读到。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创业”。我来到集市,我在那些杂货滩旁铺开了布单,把那封面很美丽的图画书,一本一本整整齐齐地平铺开来。然后等待我的读者来买。
那时,我是一个比较害羞的小学生,可是我面对我喜爱的“小人书”,站在人来人往的街道,我却没有丝毫的腼腆,反而心里充满了快乐感。
一位大叔买了好多,成套成套地拿。那天下午,我按定价卖掉了一半多。我感到特别的开心。我将自己喜爱的“小人书”也收藏了。那时候我并不知道,我将来会来到新华书店工作。
如今,我已是新华书店的老店员了。对于新华书店,我始终不离不弃地热爱,这源于我对书籍的热爱,源于我对文学的爱好。我同时也是新华书店一名忠实的读者。
从小学教员到参加工作时,新华书店已经从事业单位改制为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在我工作不到两三年后,新华书店正式改制为央企国企了。它的改变,是从社会效益,直接转变为以市场经济为转变的体制改革。同时,新华书店的员工,在工作性质上也有了不同的改变。
在这样一个快速繁荣而又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中,新华书店以它庞大的发行体制——课本发行作为企业生存保障的命脉,一直靠自身的优势保持强势不倒。
用笔抒写表达我对书店的感情和热爱精神。已经不是旧的形式,我们所面临的依然是在经营过程中图书市场人气不断减弱的现状。我们的体制僵化,我们的团队建设缺乏凝聚精神,我们依旧是卖场的“木偶”,依然是介于图书商品的运载机。新的形式下,我们缺乏进取精神和励志创新,和敢于面对压力和挑战的勇气。这源于我们对图书的热爱不够。知识更新滞后,和读者的交流、沟通非常有限。我们对图书的倾注不够,长期的安于现状习惯,也就意味着在僵化的体制下,停滞不前。
我们应该思考,这是一个即将到来的的“悦读”时代。我们的热情,将随着这一时代的“悦读”而升华。如何面对读者市场,构建一个“爱悦读”的平台,传递企业文化新理念,将是我们努力的新课题。
在跟读者的交流中,谈及读书,我们组成的读书沙龙“阅读与人生”读书主题活动,在师范学院学术报告厅举办过。参与民间文化活动和市文联主办的“阅读与人生”读书活动中,我们店提前组织了阅读活动,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漂泊的灵魂》《动物农场》作为“悦读分享”。由我推荐几位大学生分享读书读后感。他们以激情精彩的演讲和聊天方式分享他们的读书读后感,在场的有全体院校中文系大学生,教师,以及作家记者参会,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好评。
这一主题尝试,虽然我只是当时以新华书店一名职员的身份,以个人的构想,培训组织了一次“读书分享交流活动”,这是一次非常有纪念意义的读书活动。
我一直认为新华书店打造开展“读书悦读主题新概念”的时代,已经来临了!
开展多渠道读书悦读形式,是新华书店提升自己,改变企业形象的“再造工程”。只有把这个“工程”取得有力进展,图书的经济效益才能上新台阶。
企业升级首先是企业文化升级,把传统有形的卖场改变为无形的悦读效应。应该是只有社会效应的大完成,才会有经济效益的拓展实现。
基于这样的思路,作为新华书店的一名员工,在发扬我爱新华精神的同时,为新华书店的创新发展,为突破企业传统固化的思维,我们每一名新华员工,都有责任力图进取,探索和创新,积极发扬我爱新华精神!
我爱新华,从卖小人书到职员,工作与生活充满了快乐。
因为读书,因为有优雅的读书环境,一个人贫瘠的思想便获得了丰富的资源。
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我们与书为伴,与新华为伴,以新华书店为家。书与新华,书与人生,伴我走向知识的海洋。
图书是我的大学,书是我的老师,我们融入书的海洋中。于是,我们的工作便赋予了我们自己一种特的意义和使命!
2017.4.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