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世达律师事务所在全球拥有23家办事处,律师近两千名,公司每年盈利超过10亿美元,是世界上规模和影响力很大的律师事务所之一。
乔·弗洛姆就是美国世达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他家境贫寒,智商并不出众,父母是服装厂工人,全家生活在犹太人备受歧视的年代,而他却成功的跨越了阶层。他是怎么做到的?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这本书中给出我们三点启示:
启示1:犹太人身份的重要性-身份
当时犹太人在美国社会阶层较低,他们不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从事的都是较为低端的技能工作,乔·弗洛姆在6岁时就想学习法律,将来从事体面的律师工作。
乔·弗洛姆从小的理想为他将来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贺拉斯曾说:无论风暴将我带到什么样的岸边,我都将以主人的身份上岸。
意思就是,人不管身处什么样的境地,都不能丧失将自己视为“主人”的勇气,要真实地面对自己。
比如:著名导演张艺谋,他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在此之前,他做过三年农民,在棉纺织厂当了七年搬运工,十年间他除了本职工作外,不断精进摄影技术,1978年,他因摄影作品出众,被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破格录取。
张导经过多年的磨砺,终于迎来自己为之奋斗的理想,到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进行深造。
社会底层身份并不代表没有成功的可能,他不能阻碍个人奋斗的志向,当社会大环境改变时,劣势反转变成了优势,所有之前的经验就会成为宝贵财富。
启示2:生育潮低谷之幸-机会
乔·弗洛姆的出生,正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出生率低,他们这一批人,在学校没有太多人与他们竞争,使得他们多半都可以享受到舒适的教学条件。
进入社会后,由于社会劳动力不足,同样需要这批生力军加入,他们也就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可以从容投身于工作。
乔·弗洛姆成功,除了有自身的努力,更多可能是来自所处的时代,特定地点和所面临的特定机会。
马尔克斯曾说:别错过机会,人生比你想象中的要短。
机会就是一晃即逝,一拖就丢,善于抓住机会,才是人生中的重要转折。
比如:张艺谋导演虽未赶上出生率低的问题,但他却赶上恢复高考的机会,那一批大学生是时代的宠儿。
毕业后刚好遇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初始时期,除了个人努力外,无论是在工作创新,还是人才培养,国家都给予这代人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某种意义上讲,成功并不是个人力量,与社会环境和机会有着很大的关系。
启示3:服装厂与有意义的工作-目标
乔·弗洛姆的父母在服装厂工作,他在放学后,会到服装厂推小车赚零用钱,当时的美国,即便是服装厂的工人,他们工资低,条件差,仍能接触到成功人士,了解他们的行为,从而学习到如何创建自己的生活未来。
乔·弗洛姆的父母,把工作做成复合体:结合他们的意志力和想象力,让工作变得有意义且快乐。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 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就是说理想不是负担和压力,它会是令人愉快的事情。
比如:张艺谋导演在拍摄《影》这部影片时,场景的布置工作十分繁重。有一场打戏中,需要石板路两边建造了数十间房子,用两百多根竹子,把布景打造得十分逼真。
张导视察场地时,由于铺的地砖不平整,不仅会影响拍摄效果,还会威胁到演员的安全,张导决定将地板挖开,打磨平整后再铺上,最大限度地保障演员的安全和作品的完美。
张艺谋导演对工作的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工作的热爱有口皆碑。
心理学研究表明,事业成功的人对待工作的态度与别人不同。他们把工作当成事业去完成,工作过程充满信心与快乐。
总之,成功的必备条件不全是智商,工作是否拥有自主性、复合性非常重要,一万小时的锤炼也必不可少。
身份、机会和目标这三点启示告诉我们,成功不是随机事件,而是由一系列不可预知、强而有力的优势环境和机遇构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