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各种圈里的晒娃,最近有点疲倦了,懒得看了,也懒得写了,更觉得没什么可写了。当然也有人看我的记录,也有人向我请教,之前写过什么几乎已经忘,也多少有些轻狂。说实话,孩子上学之前哪怕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让家长惊喜万分,觉得自家的孩子多么聪明。而孩子上学之后呢,各种状况就出来了,原来也不过是普通孩子而已,尤其是初中以后,小学的各种优秀都已不复存在,当然也有真牛的,可绝不是蜻蜓点水式的付出,那些学霸级的人物也真真切切的付出了,没有几个再说自己有多么多么厉害,多么多么轻松,多么多么聪明。
辗转几个培训班上着,没有几天能睡够8个小时,甚至7个小时也是奢侈,生怕哪一天少上一个培训班,多睡一会儿,成绩就会掉下来。这才是真实的写照。
到底什么才是有效的?女儿在小学的时候,我加入各种鸡娃群。各种学习各种买资料,几乎是听见什么就买什么,背了古诗词,听读了英文原版,唯一忽视的就是它的效果,只觉得做了就好,其实不是这样的,做就一定要让他有效果,就一定要去检验,就一定要反复扎实,否则最终只是学了个寂寞。所以在儿子这里,我也去看别人的微博,但只去挑一些干货,有实操性的,那些吹捧自己娃有多厉害的,会背多少古诗词,能自主阅读又或者大班就读了四大名著,会解方程,就直接略过了。很多时候现实是很打脸的。对于儿子,我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也希望每一步都有效。学前我随着他折腾,上学后我把他折腾过的东西再重新过,唯恐那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学前他跟视频学了编程,只是学完了课程并没有达到随心所欲的编的程度,所以这并不算学会,仍需深入。
他也学了围棋,象棋,国际象棋,但只是学会了走法,只是能和机构学了两年左右的人过一下招,这些也只是入门,当娱乐也就够用了,有兴趣的就继续研究,无兴趣就当多了一个玩具,不做要求。
英语学前听了大量音频,但也只是听了,磨了磨耳朵而已,上学后,又重新从分级一点一点学起,少听多读,不追求速度,一周一两本,能认识单词能读顺为主,目标是能拿过任何一本没听看过的书,自己读懂。若是小高英语能达到自读的习惯,能认认真真的抄一本原版最好不过。
还背了大量的古诗,现在仍然在背,希望在一遍一遍的诵读中,能体验诗人的心情,能在某个场景中响起某个诗句。
上学后也加了诵读散文,每天上学前朗读完一篇,大声诵读,培养感知这个世界的美感,反复诵读,希望有一天这些东西能能幻化成他笔下的文字。
也听了大量的中文故事,多以探险百科为主,现在改为读这样的百科书,听探险改为了听历史,这个世界上不止有科幻还有科学,更有真实,希望他能辨是非、有理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听故事,不只是听故事,还要听书评;听历史不只是听上下五千年一个历史线,还要听每个具体朝代,最终要去书中体味。四大名著,目前只听了三个,《西游》和《水浒》似乎有很多相似的情景,需要好好学习他细微的描述,《三国》里的各种人物还需要细细品味。至于《红楼梦》之后再说。这四大名著最好在三年级的时候能选一本抄一抄,体验作者的文笔及感情。
对于数学学前也已经过了几遍视频,试卷也做到了三年级,但上学后,仍需紧跟老师的步伐,仍需检查好课内作业,仍需把题从一年级一点一点做上来,计算扎扎实实的走上来,各种模块一遍一遍的练,三遍过后无问题再考虑学初中的知识。
物化可以理论先过着,实验做着,百科类读着,三年级后自学课本,做题跟上。
阅读理解,虽然学了叫叫的框架和套路,还要去反复复习,加强语文语法的学习,每天一个知识点,在亲子共读中运用上,为培养自己在读书中的运用做好基础。每天一篇阅读理解,养成精读与做题的习惯。
古文,当成一门语言去学,在古诗文大量诵读的基础上,去加强每个字的理解,去识记古今异义,希望有一天看古文能像看现代文一样通俗易懂。
字词的积累,以练字的方式反复。
特长班只保留声乐(顶多两年考完级,学完之后紧接着学吉他,他希望边弹边唱),画画(已学了近三年没有考级,儿子的目标学会素描,只是这个机构不知道啥时候能教到这一步),至于其他以自学为主。
若所有的目标能实现,所有的都能接受住检验,
这应该就是有效的。
坚持!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61239/dec51972dcee49e4.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