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印度人到了美国之后,发展得比咱们中国人好,而且,很多500强的CEO都是印度人,比如微软的现任CEO萨提亚·纳德拉,推特CEO帕拉格·阿格拉瓦尔,谷歌的桑达尔·皮查伊,百事公司的诺伊等等,很多人有很多的解读,比如,印度人团结,他们会互通消息,印度的传统文化帮助了他们,印度人英语从小就很好,等等。不过,我在《见识》里看到吴军老师引用奚恺元教授的见解,我觉得也挺合理的。
奚恺元教授认为,这些印度裔之所以在美国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所处的传统文化、所在的位置里,缺乏选择,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只好埋头工作,找好伴侣之后只好继续过日子,而不是说离职就离职,说离婚就离婚。
吴军老师还讲到很有意思的一点:如果给印度人选择的机会,他们也会做很多的选择,然后,不断切换方向,看似在变换赛道、得到机会后,好像有所获益,但实际上,他们依然在原地踏步,后来进公司的新人因为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只好老老实实地干活,一步一步往上爬,最终做到了大企业的CEO。
其实在稻盛和夫的书本里,也有讲过类似的道理,他曾以为,那些头脑灵活、做事速度很快的人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可实际上呢?没过几年,这些人离开了,反倒是他不太能看得起眼的普通下属,默默地完成上司交给他的琐事,甚至还要上司手把手地教……过了二十年,稻盛和夫再次看到这个人,发现他已经当上了部长,不仅有极好的人格魅力,还拥有超凡的远见,稻盛和夫拍着他的肩膀说,你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非常棒,我替你感到高兴。
我们常说,选择很重要,但是这只是完成了一半,还需要后面的执行,执行过程中可能会有种种意外,如何面对这些意外,反倒成了我们必须的功课,而且极有可能是重头开始学习的功课……
其实,日常生活中真的没有那么多重要的选择,今天吃什么、穿什么出门、出行坐什么交通工具,这些都不是重要的事情,可偏偏有很多人把时间浪费在这些琐事上,你说,等到要做人生关键选择时,能做好吗?很显然是不能的。求学、求职、求偶,当然,还有投资、自己的成长,这些选择都是关于未来的,需要耗费自己未来许多年的时间精力,如果不能做对,只能认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