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分享阅读真本书时的意外收获,如果你认为这本书只是适合教育工作者来看,就局限了,其实,每个热爱学习,渴望成长的人都适合阅读。
1.链接过去:更清晰地认识自我,给自己赋能
无论是教育者、学习者、管理者都适合,我在阅读过程中的意外收获就是我从另外的维度视角,在学习场景中再次读懂了自己,优质的学习场景可以激发学习潜能,促进心流体验的发生概率。
在生涯教育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创设情境与场景,这张PPT是我针对我作为一名学习者的角色以时间线进行了梳理,从而引发了我作为教育者这个角色的新思考及新发现。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42131/03c47bf91867bebd.jpg)
其实,这也是我的学习方式,链接过去,激发现在,启发未来,在本书目录中,就有提到项目制学习,我们的秋学神,还有我无锡这边一位合作伙伴,对其有比较久的实践探索。
去年,我们也就其与生涯教育结合进行了学校生涯课程研发,过程中,有很多收获,当然,给我最大挑战的就是学习场景,所以才想要结合项目制学习,现在看来,这是正确的选择。
项目制学习,全称是任务驱动探究式学习,原来我也觉得,我的学习过程就其类似,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发现,我的学习过程就是符合这样的学习特点,通过对四大学习场景的深入理解,链接过往我的学习实践,不仅完全符合,而且都在融合运用。
比如我在学习方面的持续探索,就是从一个问题引发的;我如今可以尝试生涯研学的内容,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当年我第一次自助游的尝试成功也是基于我前面那些年的积累与探索实践。
这就让我更加自信,也对创设情境与场景有了新的视角,就是激发,比如读这本书时,特别是后面的技术重塑四大学习场景部分,对于自己的赋能,我就是对媒体媒介的信息触觉很敏锐,小时候是从看电视开始的,包括对财商的启蒙,是受到人及人的经历的影响,这让我自己看到了多元的学习方式。
2.启发未来,发扬自身优势,跨界拓展
在未来,我会继续深入各种理论研究,结合之前的生涯和心理理论学习,读本书时,想起考教资时那些题目,更加看到认知建构论在教育方面的应用广泛与融合。
而对于心流理论,也有了结合实践体会的更多认知,就是更多正反馈,这些反馈不仅仅是鼓励赞美,而是要不断地做到,成果思维;之所以这几年,我经常出现心流体验的状态,是因为人更加放松了,在更加开放的场景中,才能有机会得到这样的体验,如果是曾经学生时代,总是担心,随时出现在班级后门窗户上来自班主任监视的双眼,就很难有这样的机会。
而对于这些理论是作为教育者,本身就应该研究和掌握的必备基础。
当然,我也会继续发挥擅于对媒介运用的优势,并进行持续的跨界拓展体验,比如对科技方面的更多了解和尝试,这些都是有利于更好地向前发展的。
3.激发现在,让我更有信心,做好当下事
聚焦当下,首先提升了子弟班研学主题设计的信心,人的记忆就好比装在一个个整理好盒子,放在不同抽屉里,分门别类,不用的时候,觉得没什么,一旦开启启动,一旦被激发,就像是触动了的开关,一一打开相应的抽屉,取出来那个盒子,重新建构,给自己赋能,注足能量,用于新的事情上。
就是比如我知道出去玩儿的时候,一定要跟会玩儿的人,能玩儿到一起的人同行,最开始别人是更会玩儿的人,因为我有能力与之玩儿到一起,频繁互动,那也是我喜欢的方式,所以渐渐地我就成了那个会玩儿的人
感谢那位台湾的导游,让我体验了高端自助游,我才有了后来那些探索与尝试,还有那些有趣的小伙伴们。
从旅游专业,到研学实践,这一系列的探索及积累,都让我明白,我是有能力且有资格做好这件事的。
对于心流理论的应用,我不仅可以在自己身上用好,也可以用在我更多的教育实践中,开启新的升级篇章。
最后,我发现阅读过程,不仅对一些重难点问题有了深入理解,也对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有了更强动力,当然,梦想是引进人生航道的方向,所以我们的梦想教育特别重要。
如果更多的孩子们接受这样多元场景的教育方式,更多职场人能在更加人性化的环境里工作,那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成效都将是卓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