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尚太极 | 来源:发表于2019-11-15 07:23 被阅读0次

    我们中国人在引进西方影视作品时,很喜欢将超级英雄们翻译为“侠”,例如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

    中国的侠、日本的武士、欧洲的骑士、美国的牛仔,是东西方文化体系中尚武精神的代表,也是这些国家各自所推崇的理想人格的典范。

    在中国,侠被文人赋予了许多浪漫想象。有人说,侠与圣本质相同,他们进可列班朝堂,退可浪迹江湖。这种意象在历史中被不断重塑,逐渐成为中国人心中的一种理想。当代人对侠的印象,则多来自于虚构文学与影视作品。侠精神并不仅仅存在于那些盛世潜、乱世出的英雄身上,也同样存在于每个人希望追求公平与正义的时刻。人人皆可为侠。

    我曾经多次路见不平。

    有一次,我刚上地铁,两个男人正在打架,一个身材高大,一个矮胖,高大的人抡起拳头往矮胖的人头上打,矮胖的人头上都出血了。我上去就把他们拉开了。他们也没有再打了。

    还有一次,一个小偷正在偷前面一位女士的钱包,我发现时,小偷身后还有一个帮他望风的人在盯着我,眼看小偷马上就要得手了,提醒前面女士已经来不及了,我迅速上前给小偷屁股上来了一脚,同时还要保证后面望风那个人够不着我,以防止他袭击我。我这一脚踹上去,小偷被我踹懵了(一脸懵逼的懵,这个字读猛),前面女士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就这样制止了小偷的偷窃。

    侠客重视灵魂与肉体的修炼,在师父的指点下,通过灵肉方面的共同进取,获得高超的能力。侠客也会参与社会的构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路见不平。侠客知行合一,自强不息,通过修炼与行侠证道,了解到生命与宇宙的终极意义。所以侠客就是通过修炼、行侠、悟道而得到自由的人,是人中的龙。

    打太极拳就是在进行灵与肉的修炼。

    灵肉的修行、社会的构建、道的领悟,侠义精神在身体、伦理与观念上,是作为一种超越性的方式而存在的,这是非常可贵的,这也许就是古龙讲的“侠是伟大的同情”的意思吧。

    侠,本为形声字,从人,夹声;左为人,右乃双臂各扶挟一人,意为靠自己的力量帮助被欺侮的人。引申为游离于国家纲纪法度与道德伦常之外、除恶济困的人,是律法之外正义的化身。侠具备的基本特质和品格有:重信义、轻生死,热血情怀、慈悲心肠,豪爽,喜好结交,勇于排难解纷、济人困厄,铲除强暴,隐忍,执着,坚守等。

    侠的起源

    《史记·太史公自序》上说:“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从春秋到战国的500多年间,学派间互相辩论,君王诸侯间霸权纷争,战争四起,民不聊生,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社会变革期。

    侠,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横空出世。

    想要追溯侠的起源,还得先从士阶层的兴起说起。士农工商的士。

    老子曾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孔子曾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商周时期,从平民中分化出一个文武兼修的阶层——士,他们学习“六艺”,文武双全,因个人喜好不同,有擅文者和擅武者之分。

    吕思勉先生在《秦汉史》中说:“好文者为游士,尚武者为游侠。”

    侠客之祖:墨子

    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墨家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

    墨家创始人墨子出身贫寒,深知下层人民的疾苦。

    他认为上层阶级并不会永远大富大贵,而平民也不会一直这样贫贱下去。

    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自强精神,用不懈的努力来改变俗常人生。

    所以,墨子及其创立的墨家学派是“诸子百家”中极为少数的、代表社会中下层人民利益的学派。

    但是,在当时,想要让每个人都能掌握自己的人生,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结束战乱,这是贫苦大众所面临的最大威胁。

    鉴于此,墨家极为崇尚武力,期望以暴制暴,通过武力反对一切侵略和不义之举。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无道。孔子和墨子都认为当时所处的世道为“乱世”。但是孔子和墨子在看待乱的源头时所得出的结论却是不同的:孔子认为乱自下起,由于“小人”犯上作乱,最终造成上下易位,贵贱失序;而墨子则认为乱从上来,由于当时统治者残暴异常,导致平民生活困苦。

    到了西汉时期,游侠更是盛行,并且还受到具有先见之明的文人的肯定,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写道:“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在司马迁看来,游侠虽然偶有不合道德伦理的行为,但总体来说还是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的:他们说话算数,做事讲求结果,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兑现,并且急人之所急,为了做成一件事不惜以命相搏。

    侠敢于牺牲自我,勇于坚守心中的公理标尺,果敢坚毅,意志力强,为达目标一往无前。一旦社会上的法不能主持公理,这时候有人挺身而出,对平民大众来说就成了一种刚需。

    古代士人的理想人生

    “少年游侠、中年游宦、老年游仙”是古代文人的理想人生轨迹。少年游侠意味着个性的自由张扬,中年游宦意味着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追求,老年游仙意味着对世俗生活的超脱,转而追求生命的永恒。

    李白为唐代侠义精神的杰出代表,他的名作《侠客行》历来被评论者视作是他个人精神气质的写照。

    李白自陈“十五好剑术”,传说他曾经手刃数人,最典型的事例就是他青年时期在扬州“轻财好施”,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此外李白还创作了大量诗作讴歌游侠行为。

    终唐一朝,歌咏侠客的诗便多达四百多首。

    儒侠

    儒与侠大抵都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庞大的士人阶层,经过文、武不同分工,最终形成了这两个新的群体。

    文者谓之“儒”,武者谓之“侠”。儒重名誉,侠重义气。

    儒以文立命,侠以武安身。

    儒、侠二者同出一源。

    尽管儒侠群体早已出现,但是直到唐代时还没有人明确提出“儒侠”这一概念,较早使用“儒侠”一词的是北宋的苏东坡。儒侠二者在春秋战国时期分流之后再次合二为一。

    在历朝历代,都会有大量的侠士涌现,并受到人们的尊崇。

    近代每遇外敌入侵,侠之人格就会被文人志士所推重,成为启民智、救国家的精神武器。

    梁启超先生在他写的《中国之武士道》里提到,侠是中国的武士道。梁启超认为,民族精神的孱弱是国运衰微的内因,而尚武之道能够振奋民族精神,让国人奋起抵抗外来侵略。

    梁启超写《中国之武士道》,旨在以尚武之道救亡图存,希望侠的深明大义、古道热肠能重现于国人精神中。

    新派武侠小说的兴起

    1954年,香港太极门与白鹤门发生争执,两派相约比武,轰动一时,香港多家报刊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其时,香港《新晚报》向读者宣布,第二天将连载武侠小说以飨读者。编者安排了梁羽生在副刊上连载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自此拉开了新派武侠小说创作大幕。

    一般认为,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鼻祖,但金庸为新派武侠小说之最高成就、最大影响者。

    金庸、古龙、梁羽生三人被称为新派武侠小说三大宗师。

    古龙去世时,乔奇为他写下挽联:“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

    陈平原:武侠小说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兴趣、欲望、追求和精神世界。甚至可以这么说,武侠小说正是民间社会及底层大众生活趣味及精神世界的一种反映。在这个意义上,要想真正理解中国人,单读儒释道还不够,还得弄明白中国人为何会那么痴迷武侠小说。

    陈勋奇:“尚武精神”令我从小就养成了不怕吃苦、对金钱不太计较、正直仗义、不畏惧恶势力的性格。后来有机会接触各类中国传统功夫,更是领悟到个中真谛。可是近年看到新一代的很多年轻人变得很实际,很功利,处事很少带侠义精神,不知道这是否跟社会上的习武风气渐渐丧失有关。我身体里流着的是“侠”与“义”的血液,我的尚武精神支持我从谷底起步,继续迈向目标!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承与发扬其精华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当今社会物欲太甚,为了私利不择手段、恃强凌弱的大有人在。侠义精神与此恰好相反,它主张扶危济困、惩强扶弱,追求公平和道义。拥有一些侠义精神,可以有效抑制社会上的戾气,也能够给那些为富不仁、当权不义者提个醒。

    当今社会,侠义精神的作用在于它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它鼓励大家积极承担责任,行善积德、助人为乐,而不是固守一己私利。

    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帮助别人,无私利他,这些也都是侠客精神的闪现。当今社会,侠的精神是无声无息、无处不在的。

    武侠题材的文学作品、影视创作、游戏动漫数不胜数,这些都是侠文化在21世纪的延伸,但如果想要了解和继承侠精神,单单靠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距离侠最为灿烂的时代已经太遥远了,那些在历史节点上孤独地与混乱秩序相抗衡的人,不应该只是作为一种传说而被不断地娱乐消费。至少在面对困境和苦难的时候,面对不公与专制的时候,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秉烛读诗卷

    月下舞拳枪

    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与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hj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