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带孩子出去玩,大宝很喜欢商场里的儿童攀爬项目,以前每每路过时,他都会一路张望,有些害怕,又有些羡慕。“妈妈,等到我五岁的时候,也可以进去玩吗?”我说:“是的。”
饭后,弟弟带着他和侄子一起进去,很开心。他小心翼翼地扶着绳索,时时注意脚下是否平稳,红红的小脸写满了认真与专注。每跨过一个障碍,每登高一层都如同战胜了一个很大的困难,向我挥手时,笑容里有毫不掩饰的自信与骄傲。时不时地还会问一句:“妈妈,我是不是很棒啊?”我说:“是的,你很棒,加油!”
二宝太小,还不能玩这样刺激的项目,陪我在外圈等着,开始还兴趣勃勃地看哥哥们爬到哪了,可是一小会儿,他就觉得很无聊,开始拉扯我的胳膊,我的衣服,各种哼唧呕气。
他们爬完一圈至少要半个多小时,这边有弟弟看着应该没关系,我便带着二宝去楼上逛逛。可是,刚离开5分钟,这边买个糖果,钱还没付完,那边电话就来了。带着哭音喊妈妈,我告诉他:“我就在楼上,一会儿就下来,你们好好玩儿,舅舅不是在陪着你们吗?”“可是,你在哪?你快回来。”“我在楼上买点东西,弟弟在外面等的着急,我带他上楼逛逛,一会儿就来。”“你在哪?我去找你。”总之,好说歹说都不行,等我匆匆下楼时,他已经卸下装备,从里面出来了,并表示不愿再进去。
我不明白,这是他一直心心念念想玩的,一直期待长到5岁,允许进入,在上面爬的时候那么开心,我虽然不在旁边看着,但是舅舅在啊。
除了爸爸妈妈,他最熟悉,最爱的人可能就是舅舅了,可是,为什么我前脚离开,他后脚就迅速下来了?
这已经是第二次了,上次因为二宝睡着了,我就带他先去车里等着。结果,也是十几分钟就出来,也是因为大宝不想玩。问他为什么,说不出原因,而且因为他,还未尽兴的侄子也不得不出来。
回到家后,我认真问他:“你告诉妈妈,为什么妈妈在的时候,你爬得那么开心,妈妈刚走,你就下来了?”
他低着头说,“我不知道你去哪了。”
“可是,我在电话里不是告诉你了,我在楼上,马上就下来吗?”
“嗯,是的,我就是玩好了。”
“你是害怕吗?”
他不出声。
“舅舅不是在吗?你还怕什么呢?”
“我也不是害怕,就是想要你在。”
“舅舅在旁边看着,不是也很好吗?你不是很喜欢舅舅吗?”
“是的,可是,我还是想找妈妈。”
“那有时候,妈妈有事情忙着的时候,我让姥姥,或者舅妈,舅舅去接你放学,不是都很好吗?也没有非要找妈妈呀。”
“是啊,那一次放学,你还让依依妈妈把我带回家的,我都没哭呢。”
“对呀,你现在慢慢长大了,已经很懂事了,不一定凡事都必须要妈妈在了。可是,为什么这两次,非要找妈妈呢?”
他低下头,又不再说话。
“那如果爸爸在,你还要妈妈吗?”
“如果爸爸在,我就不找你了。”
这时,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舅舅很好,他是工程师,几乎是万能修先生;他是故事大王,随时随地的连载续更;他还是孩子王,总能设计出令孩子们兴奋不已的游戏。但是,终究,他不是爸爸,不是妈妈。爸爸妈妈是谁也无法替代的。他可以去上幼儿园,可以与舅舅做游戏,可以在姥姥家吃饭,但是,他不愿被托付给别人。关键时刻,爸爸妈妈在,才是有意义的。
最近弟弟一家有时很忙,每周三周四就由我把侄子接到我家,吃完晚饭他们再把他带回家。每一次,他吃饭都很乖,有时还能超过哥哥。相反,如果爸爸或妈妈在,他一定边玩边吃,弄到最后,大家都急白了头。
曾经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朋友说,孩子留在老家跟着奶奶带,一周后回去看他时,好像突然长大了似的,乖巧懂事,也学会了分享,不再任性,调皮,无理取闹。她自己小时候也是留守儿童,每次家里来个客人也会特别乖,那种心理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我想,在孩子的心里,父母是保护伞,虽然爸爸妈妈也会批评他,但在这个伞下是安全的,可以随心任性。有些情绪不能与别人分享,有些情感不能在别人身上依托。撒娇耍赖皮也是爱的一种表达,可是,对一个外人,他会把原初的愿望包裹起来。或许是不敢,或许是觉得不应该,总之爸爸妈妈不在,自己应该学会更乖,更懂事才行。这个心理变化过程,是复杂的,微妙的,但结论却是十分悲伤的。
每每看到特别乖巧的小大人,我都会不自觉地好奇,会觉得心酸,超出他年龄的懂事,背后一定有他不该承受之重。
爸爸妈妈无可替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