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立场,但我们依然爱您

作者: 慢慢阿维娃 | 来源:发表于2018-03-13 00:01 被阅读35次

    这两年,母亲一直在弟弟家帮忙带孩子,由于一些育儿观念与生活方式的不一致,原本十分和谐的家庭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甚至还发生过几次比较大的冲突。起因都是不值一提的琐碎小事,最后却都发展成为不孝,没良心的坏人了。

    我们住的很近,有时见面,我是最佳的倾诉对象,仿佛母亲有倒不尽的苦水。因为对他们家的关系了解较深,作为同龄人,我理解弟弟弟媳的想法与感受。有时我会为弟弟辩解几句,尤其当母亲说他们不孝,恨他们的时候,我总控制不住地要抱不平。终于,去年母亲回家前,我也进入了“不是好东西”的黑名单,她甚至不想再见到我。

    对此,我们都很无奈,好像无论我们怎样表达,都无法与母亲的思维体系发生链接,她认定孩子都是不孝的,所有人都是靠不住的,除了她自己是“好人”,我们都是“坏人”。她在自己的坐标体系中,坚持己见。

    我不可能与她“同仇敌忾”,一起痛骂弟弟狼心狗肺,或是支持她把弟弟家轰砸一翻。因为,弟弟弟媳都是性格十分温和的人,他们的孝顺细心,在亲朋好友中是有口皆碑的。所以,我总想疏通,总想把成见解开。就这样,每一次的道理,都讲到了死胡同。我与弟弟都说,宝宝们渐渐都长大懂事了,我们家里却还有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就是母亲。

    最近在读了点心理学方面的书,一些不解的事情,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

    武志红老师说,每一个人的生命过程都是在不断地重复,重复童年的经历。童年是充满爱与安全感的,以后的重复便是幸福的,童年是冷漠的不幸的,以后的重复也是痛苦的。之所以不断重复,是因为人对未知总是心存恐惧,已经经历过的情状,无论好坏,内心有个预期,便以为一切都是熟悉的可控的。童年快乐,在重复中不断地重温那时的快乐,如果不快乐,在重复中找寻修正与弥补的途径。所以,童年对人一生的影响很大。

    母亲是家中最小,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年龄跨度很大,最大的姐姐比她大20岁,最大的哥哥也大她17岁。我的姥爷读过书,是村里会计,还会看风水,懂一些命理知识,在那个年代,算是见过世面的人,家中的生活也过得去。姥姥虽也出自书香世家,少有的念过私塾的女子,但她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不如意便是一通乱嚷。姥爷主外,姥姥主内,作为一家之主,家中所有的重大决策均由姥爷作主。如果有时姥姥的犟脾气上来,姥爷没办法,会把她按住一通打。虽有委屈,但从小熟读《四书》《五经》的姥姥,在“三纲五常”的价值观下,打完便也罢了,不会影响以后生活。

    在母亲心中,姥爷的形象十分高大,他是有智慧,有远见,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家长,他是一家的顶梁柱,所以,姥爷去逝时,母亲觉得如同天塌了一般,哭得几乎昏厥,甚至在下葬以后,经常跑去坟地哭,还企图手伸进去摸一摸棺材。

    由于哥哥姐姐与她的年龄跨度大,她从小便只能和小一辈的侄子侄女们玩,同辈的家人,都如长辈一般不可冒犯。母亲曾不止一次讲过,夏天,她把地扫得很干净后,坐在地上,却被刚回来的二姐痛打一顿;她因不小心打碎一个碗,被她妈妈追着跑了几座山。而且,在她五六岁时,便有了嫂子,据说家中关系并不和睦,幼小的她,并不懂大家庭关系的复杂与微妙,难免要不断地看每个人的眼色行事。在这样的环境中,她一定会产生很强的独立自主意识,想到终有一天,自己一定要当家作主,决定一切,像她爸爸那样。

    所以,在她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后,她如同强迫症一般固执己见。由于最早接触的异性——她的父亲对她影响至深,在选择配偶的时候,也会选择与姥爷有些相像的伴侣。我爸刚好也是有智慧,有主见,有担当,脾气有些执拗的人。(从我对父亲的评价,也可以看出他对我的影响至深。)但是,两个强势的人在一起,总会有一些冲突不断发生,他们俩是吵了一辈子的,年轻时也打得十分激烈。或许从小看过姥姥姥爷打架,当她与我父亲打架时,只是在重演童年时的一些景象。而她也知道,每一次打架,姥姥并未争取到太多的话语权,所以,当我爸坚定不移时,母亲会妥协。这一点,母亲无意中说起,男人是一家之主,应该有威信。听到那样强势的她,说出这样的观点,我和弟弟都十分惊讶。其实,这也是原生家庭留给她的规则。

    既然在父亲那里,并不能时时占到上风,那么便把希望寄托于孩子。我们的家庭,一直都还算民主,父母总会问起我和弟弟的想法与感受,从能够自主表达时起,就没有出现过交流障碍。但是,这样的民主,仅限于倾听我们的声音。尚且年幼的我们,并不能做出什么决定,所以,决定都是大人做好后,往那个方向引导的,方式是爸爸讲道理,妈妈碎碎念。现在看来,他们的教育方式是不错的,当时有许多同龄人都羡慕我们的家庭,这样的环境也确实让我和弟弟的童年,有足够的安全感与幸福感,我们因此获益匪浅。

    但是,长大后,我们的思想日渐成熟,而他们慢慢老了,有些方面难免会出现不一致,往往是我们的走在了前面,小时的和谐便被打破了。

    然而,母亲的潜意识仍对当家作主抱有执念,并以自己的价值体系为坐标,坚信自己是对的。我们不配合,便是不让她实现愿望,便是不爱她,我们都是坏人,都是敌人。谁的伤害了她,她就加倍地攻击谁,或者通过伤害自己,来让别人伤心。没有逻辑可言,只要与她的决策不符,潜意识就向极端的反面推进。所以,每一次都是由一件极小的事,比如孩子吃菜多,还是吃饭多,比如洗澡水忘了倒等等,最后总会演变成“我把你家给砸了”或者是“不行,我就死掉,总行了吧?”,或者是人身攻击。

    因为母亲不相信自己会错,如果错了,就不能由她作决策,所以,她的觉知很浅,几乎没有自省能力。在思维层面,她当然知道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正确,但潜意识里,却拒绝反省。讲道理对她没什么用,顺着她的心思说,就会成为她下一次决策的有力佐证,如果逆着她的方向说,都是无稽之谈,很快被列入反面人物系列。

    而且,她是很有主见的人,有充分的决策能力,出主意的事也不需要你帮忙。她倒苦水,并不表示她应付不了,她问你的意见,只是象征性的一句话,答案早已摆在下一步。所以,每次她征求我的意见,我也都随口一说,并不关注结果,结果早已注定。但如果,我企图通过讲道理让她改变哪怕一丁点观念时,总会口干舌燥,心情烦躁,最后我跟她谈人生哲学,她却逻辑混乱,不欢而散。而上次把她激怒,只是因为我说了一句:“你之前两次与别人合伙做生意,都是你不开心,先退出。在家里,我爸你俩吵,现在与亲儿子相处也出了问题,我觉得你是不是也该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哪里也有点问题?”从此之后,我这个女儿就成了“说话太狠”“不是东西”。

    对于母亲,我们一家人都十分无奈。前两天在《身体知道答案》中,读到武志红老师给出的一个原则,我觉得很好:“不含敌意的坚决”。如果我们不认同别人想法,并认为自己是对的,是符合自己内心深处呼声的,那么就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不管她的反应如何,我们态度是温和的,但不改变主意。

    由于家庭关系越来越紧张,弟弟觉得这样的生活很不愉快,他做出让母亲回老家的决定,让正处在事业上升期的弟媳辞职,在家全职带孩子。这个决定对母亲的触动很大,因为几年间的祖孙情割舍不断,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弟弟让她回家,便意味着对她这几年带娃工作的否定,意味着对她以往许多决定的不认可。虽然嘴上说,回家刚好休息了,但转脸便与别人讲,自己被儿子赶回老家了。而且,还堵气要出门打工。

    弟弟不管母亲怎么说,也不管别人怎样看,该讲的道理讲出来,并与父亲彻夜深谈一次,表达出他们想要接过照顾自己孩子的责任,父母年迈应该互相陪伴的想法,得到父亲的理解与认可。然后,平时打电话,视频,回家,给钱等方面,在对老人的关爱上,做得比以往更加细心。让母亲看到,决定不会改变,但我们依然爱你。

    我想,当她逐渐明白,这样的变故,并不会给她造成太大的伤害,她会慢慢卸下心防,放下敌对的武器。

    另一方面,虽然孩子长大后变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听话,但在她以往对家庭模式的认知中,儿子成为新家庭的一家之主,他态度的强硬,倒也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当她慢慢地消气以后,应该会接受无法改变的既成事实。

    许多时候,我们的行为都不是自主行为,而是那个“内在的小孩”,对现实的一种投射,经由复杂的心理演变,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表达出来。

    母亲并非不讲道理之人,她高中毕业,有文化基础,走南闯北,有见识,如果她能够经常自省,必然会用更理智,更合逻辑的方式处理问题,也能够理解距离感的必要。

    明白了这样的内在因由,便理解她为什么总是像小孩子一样耍赖皮,当无法改变她的性格时,我们只能给予更多的包容与理解。

    毕竟,家,真的不是讲理的地方!

    365训练营第54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琉璃苏比:哈哈哈,家不是讲理的地方。从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句话就知道。
        因为有爱,爱可以包容一切,但是唯独用爱来讲理,是讲不通的。
        母亲年纪大了,性子和小孩子一样,多哄哄就好了,多说些好听的,或者委婉一些讲。
        慢慢阿维娃:@琉璃苏比 是的,我们也一直在反思,努力找到更温和,更和谐的的方式:blush::blush::blush:
      • 图芽芽:今天刚好看到争取自己的权利空间
      • 小久_ab87:对,老人可以固执,只要还有爱,亲情便在。但最后一句让我这个读者平白有点失望。家是应该更讲理的地方,包容也是一种理吧。
        小久_ab87:@爱如空气2 好吧,原来心理学的“讲理”只是限于表面,这个角度俺没想到,哈哈~
        慢慢阿维娃:@小久_ab87 这样说也对,但是包容应该是出于无条件的爱,如果只因她是长辈,理应包容,双方都会有一些隔阂,也许谁的心中会藏着委屈。心理学上认为,讲道理总是在思维层面,人与人的链接,更多的应该通过感受的互通,理解了他的感受,便能更加包容,给予更多的爱。如果纠结于道理的论辩,理不出头绪,只会让潜意识的力量更加恶化。
      • 风飘啊飘:承认自己有错,并试图去改,真的好难的
        慢慢阿维娃:@风飘啊飘 是的,我觉得承认与否倒还不是最重要的,只要自己在心中反思,哪怕没改,哪怕没有承认,但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真实的感受,再投射到行为上时,也不会那样极端了。

      本文标题:坚定立场,但我们依然爱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ca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