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颈椎的血管
脑部血液主要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两个系统。
颈内动脉从颈总动脉发出后,沿喉壁外侧向上,经动脉孔进入颅腔;椎动脉有左右两支。从锁骨下动脉发出到C6横突处为第一段。C6~C2穿出为第二段,从C2~C1穿出为第三段,最后由C1横突孔穿出在寰椎侧块处拐向后方,于枕骨大孔外缘进入颅腔,在延髓交界处向上联合构成基底动脉为第四段。
第二段颈动脉在上行中发出分支(椎间动脉),经椎间孔入椎管,分前、后和中间支。中间支又形成前、后根动脉,以营养脊髓及被膜。颈椎两侧的钩椎关节正好位于椎动脉前内方。如该关节骨赘形成,可挤压椎动脉或使其血管发生扭曲、偏移,引起管腔狭窄,严重者甚至完全阻塞。此外,第五颈椎的横突孔距离椎体较近,因此,在该处发生钩椎关节增生时,更易压迫椎动脉。椎动脉神经丛,伴随椎动脉达颅内,分布于基底动脉,若此神经受损,产生椎一基底动脉缺血。
第三段椎动脉分支有肌支和后颅的脑膜支。此段椎动脉在寰椎上关节突的外侧和后侧,迂曲较大。当头颅转动时,该动脉受到牵拉而狭窄,影响血流的通过而出现一过性缺血。
第四段的分支有内听动脉迷路动脉) ,它是左右椎动脉吻合后分出的细长而迂回的分支。有时出于小脑后下动脉,供血于内耳,临床上常可影响内耳的血供,甚至出现耳鸣、听力减退。
二、颈椎病的诊断
颈椎病的诊断主要依据X光片和手法的触诊。CT、磁共振扫描对椎管内病变结构有不可替代的诊断地位,如椎管内肿瘤、脊髓压迫型颈椎病等这些病变的确诊。X光片的诊断最为经济、最为直接,通过对颈椎骨性组织及颈椎以及棘突的偏移程度,椎间孔结构的分析,可以从中分析出大多数软伤症。
(一)颈椎的生理曲度
颈椎侧位(中立位)片上,见颈椎生理前凸,前凸弧线的弧弦距为(12±5)mm,大于22mm为生理曲度增大,小于7mm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根据颈椎的生理曲度,将颈椎椎体骨性部分看成弓,而颈后的软组织看成弦,以弓弦理论来分析颈椎的受力点,也就是常见的劳损点。
颈椎的生理前凸的弧弦距大于22mm,临床上我们称之为生理前屈增大;此时,结合弓弦理论分析,当弓的弯度增加,则弓弦距缩短,结合临床,提示颈椎后侧的软组织痉挛,以项韧带痉挛为主,通常在中段颈椎后方。此时受力点位于弓的顶点(对应为项韧带的起止点枕外隆突和枕外嵴附着点及C6、C7棘突点)和弦的中点,以及上下弓弦的连接点,多在颈椎前屈最大点所对应的项韧带处见其钙化点存在。
当颈椎的生理前凸小于7mm时临床上称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结合弓弦理论分析,此时弓的弯度减小,弓弦距必然增加。也就是说颈椎后侧的软组织被拉伸,处于绷紧状态。此时受力点位于上下弓弦的连接处,结合临床为项韧带止点枕外隆突和枕外嵴,C6、C7棘突点
当生理前凸消失,变成后凸时,临床上称为颈椎反弓,此时弓的方向发生改变,则弦的位置也发生了改变,根据弓弦理论分析,此时弦为颈椎两侧的肌肉软组织。受力点位于两侧颈椎肌肉与弓的连接点,经过临床分析,受力点为C1横突和C7横突上肌肉软组织的附着点。
颈椎张口正位片标准片
●寰、 枢椎显示于上、下齿之间;●上中切牙牙冠与枕骨底部相重。第2颈椎齿突不与枕骨重叠;●牙突与第一颈椎两侧间隙对称,寰枕关节呈切线状显示;●寰、 枢椎骨纹理显示清晰。
颈椎标准片显示
●第3~7颈椎与第1胸椎投影于照片中;●颈椎棘突位于椎体正中,横突左右对称;●椎间隙与钩突关节显示清晰;●气管投影于椎体正中;●下颌骨位于第2、3椎间隙水屏高度显示;●第3~7颈椎骨纹理显示清晰。
颈椎的正位片(张口正位片看寰枢椎) ,正位片一是看颈椎是否在正中央,如有偏移(颈椎出现侧弯),根据弓弦理论找出受力点(即弓的顶点,弓弦的连接点)加以松解。二看棘突的顶点是否在正中线,如棘突顶点偏向右,则提示右侧的半棘肌、多裂肌或回旋肌肌肉痉挛。三看棘突顶点四周有没有发亮,如有发亮的光环,则提示附着在棘突上的筋膜钙质沉着提示有劳损存在,以此确定该处为治疗点。四看寰枢间隙和寰齿间隙,如两侧不对称则提示喪枢椎位置发生偏移,其上附着的肌肉软组织因痉挛牵拉,使结构发生改变,可卡压椎动脉而发生头昏,此时在C2的钩椎关节处可见发亮的钙质沉着点;此点多为头后大直肌与钩椎关节摩擦劳损处,为临床上的受力劳损点,也是我们超微针刀治疗头痛、头晕的一个重要治疗点。
颈椎左、右前斜位片,看椎间孔的间隙大小来判断增生的颈椎和移位错缝的颈椎。如椎间孔变小和变形,则提示该处的上下两椎体发生错缝移位或椎体后缘增生,会导致相应的神经根被卡压;同时椎体的移位也导致穿行于横突孔的椎动脉发生扭曲,导致供血障碍。软组织无菌性炎症会刺激神经根或椎动脉,产生神经刺激征和血管痉挛,出现头晕、手麻等症状。
侧位片。如椎体后缘或棘突线上出现双边影像而其他椎体正常的情况下,则提示出现双边影像的椎体发生了移位错缝,从而导致临床症状产生。此时的受力点多位于变形相间孔上下两椎体的四周,以横突和钩椎关节受力为主,从杠杆理论我们分析,人体为了保持平衡,在棘突上附着区的肌肉也会痉挛来对抗横突和钩椎关节的力量,所以治疗点我们通常选在相应椎体棘突旁进行超微针刀松解,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缓解棘突旁的拉力而改变其深层的拉力,从而缓解颈椎症状。
(二)选点
根据弓弦理论、杠杆理论选取治疗点。多数情况结合X光片分析后选取,其次,还要依靠手法的触诊。触及的痛性结节,就是我们的治疗点。项韧带的起止点(弓弦的交结点)为常规治疗点,即枕外隆凸和枕外嵴的痛性结节点、C6、C7棘突两侧痛性结节点。
(1)头晕选点:
多数由上位颈椎而引起,尤其是C1颈椎横突和C2颈椎钩椎关节处可触及结节。C2颈椎钩椎关节处结节是头后大小直肌与钩椎关节上方之间的摩擦造成筋膜粘连所引起。如X光片前斜位片见到颈椎椎间孔变小、变形时,则可在相应上下颈椎椎体的棘突旁触诊,如有痛性结节即是超微针刀的治疗点。下项线附着区出现的筋膜结节也是治疗颈源性头晕的常见治疗点。
(2)麻木选点:根据前斜位片
C2、C3颈椎椎间孔变形、变小时,患者后背痛、麻木,治疗点选在C2、C3颈椎同侧棘突旁的痛性结节点;
C3、C4颈椎椎间孔变形、变小时,患者颈痛、肩痛伴发麻,治疗点选在C3、C4颈椎同侧棘突旁的痛性结节点;
C4、C5颈椎椎间孔变形、变小时,患者出现颈痛、肩痛,以及肘关节上方10cm以上的上臂麻痛,治疗点选在C4、C5颈椎棘突旁的痛性结节点;
C5、C6颈椎椎间孔变形变小时,患者出现颈痛、手臂疼痛,拇指、食指、中指发麻,治疗点选在C5、C6颈椎棘突旁的痛性结节点;
C6、C7椎椎间孔变形变小时,患者出现颈痛、手臂疼痛伴有无名指、中指、小指发麻,治疗点选在C6、C7椎棘突旁的痛性结节点。
C1颈椎横突和C7颈椎横突是在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张时根据“弓弦理论”选取的治疗点。
C1颈椎横突在颈椎生理曲度没有反张时也有选取的时候。当患者出现面痛、面麻、三叉神经痛、面瘫、下颌关节炎、耳鸣、牙痛时,选取C1颈椎横突尖上的头上斜肌、头下斜肌的附着点加以松解,多能获得立竿见影的疗效。
C7颈椎横突处有竖脊肌、斜方肌、肩胛提肌、前斜角肌、冈上肌等肌肉在此通过,当动作无准备时,或负荷过重时,肌肉与肌肉之间会发生摩擦,肌筋膜之间易产生炎症反应发生粘连,形成筋膜结节,所以C7颈椎横突点除颈椎生理曲度反张时选取外,在手麻、肩背酸痛转颈受阻以及上肢被迫抬举时都可作为治疗点。
(3)头痛选点
枕大、枕小神经卡压所引起头痛,也可由椎动脉供血障碍所引起。枕大神经为第二颈椎神经后支之分支,当寰枕关节及附着区的肌肉筋膜发生病变时,就容易刺激和压迫枕大、小神经而产生症状。治疗点在后颈寰枕筋膜中点旁开1.5cm处的痛性结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