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外求的限制

外求的限制

作者: 阿磕 | 来源:发表于2024-05-21 14:51 被阅读0次

《鲍鹏山 论语智慧 第12课 知人知己》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白话】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我,只担心我不了解别人。”

《外求的限制》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主要问题出在安全感。你不相信我,我也不认可你,你对我不了解,我对你不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沟通如果能达到顺畅,就是传说中的“瞎猫碰到死耗子”,完全靠得是运气。更多的时候,因为每个人的立场、观点、环境不同,会不自觉的作出自我防护,也就是给自己的一份安全感。这么作的负面效应就是为自己设了限,把自己捆缚在一个自以为安全的地方,确保自己不受伤害。

【积极地表现】

年轻时,特别渴望得到认可,想要成就自己的价值。然后就不断地积极表现,对父母、对异性、对前辈,总是想着有朝一日可以得到赞许。然而,欲望这东西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满足的。哪怕做到了一次,得到了一次赞许,然后就要不断地超越自己,才有可能获得同等的待遇。因为那一次的“做到”,已经变成了公知信息,也就是在含金量上日渐不足,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慢慢会就变成当下人的日常。

你也行,我也行的事情,是没有惊喜的。可是,在没人尝试之前,是不是做得到没有人知道。而且,做到之后的结果是好是坏,是尽如人意还是没有达标,甚至只是自己期待的那些认可有没有可能达成,都不得而知。

于是,我们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己的极限,去满足他人的欲望和期待,以换取自己的期待。直到,筋疲力尽或味如蜡嚼。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在向外求,求的是外部世界的认可,从而获得自己与外部世界相应的证据,最终,获得那一份短暂的安全感和成就感。

【深度地探索】

到了一定的年龄,自然就有了关心的人。于是,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开始窥探对方的一切。就像家中的父母,都会在没有任何培训的基础上,就成为一个个名侦探,从我们的言行举止、生活作息、朋友关系,甚至是垃圾桶里,找到我们生活的证据和活动的轨迹。然后,用一副明察秋毫的稳定,在我们面前,将我们自认为神不知鬼不觉的行动,一一细数。

当自己的隐私,毫无保留地铺陈在自己最不想要被知道的人面前时,自信也好,骄傲也罢,都去他大爷的吧。不是想的双方的技战术水平为什么这么不对等,满脑子就是上了价值的“尊重”“隐私”。可是,自己真的有这么重要吗?在这个几十亿人的星球上,只要不是特别离谱,大家的生活哪怕都摆在桌上对照,也基本大差不差。

读书上学,成家立业,父慈子孝,功成名就。既是目标,也是过程,既是期待,也是行动。仿佛每个人都追着自己独一无二的梦,而忘了这些都是在同一种文化培植下而产生共识,甚至在不同的文化里,类似的内容也都是大同小异。

我们不是在用执念去寻找自己,那是年轻时就已经显摆过的,而是一遍又一遍地确认自己到底不是什么?自己的安全边界到底在哪里?怎么才能保护好自己?

【自己的现实】

无论是哪一种的了解,求别人对自己的了解,还是努力去了解别人,都是为了给自己找到一个安全的范围,给自己画一个与外界交流的圈圈。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外求的行为。之所以只是聚焦在外求上,是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因为不自信而产生的不安全感。

“患”就是担心,不是简单的思考,而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思考之后得出的一种对自己可能造成危险的判断。说到底,就是对自己太重视了。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想要了解自己,或者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自己想要去了解呢?

如果是一个群体,造就被人分过类,研究过了。如果是一个个体,就跟简单了,多待在一起生活,了解就自然会加深。当然,百分百的了解是做不到的,因为自己对自己的了解也往往只是皮毛。不然,心理咨询师、心灵疗愈师、整理收纳师等行业、专业、导师们,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真正的了解,来源于观察,并将观察的细节拼凑后得出的结果。如果是面对一个个体表现,可能因为观察的角度和维度受限,得出一个充满限制的结果。但是,如果放在公众面前,这样的局限就回变得很小,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点和认知,看到的也是不一样的世界。

想外的表现,不是求认可,而是无私的奉献,是为了整个物种的利益,虽然这仍然存在局限,但在人类的生存环境里,已经相对足够了。不想着人人为我,就想着我为人人,社会的发展才能更结合实际,向好的概率也才更大。

人总是有局限的,要持续地突破局限,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扩充自己的认知边疆,这样才有更多的机会为这个社会为这个物种做事情,也就能被更多的人了解,也就更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安全界限。这是一种用向外表现的形式向内求的有效方式。

相关文章

  • 外求

    在妈妈家照顾他,午饭时候,妈妈一脸幸福的说,郑杰电话问她想吃什么,给她点外卖。简简单单的被刺到了!从小到大不管为家...

  • 求外?求内!

    某次,室友Y问我,大学期间是不是喜欢独来独往。我愣了一下,第一反应就是在思考她想通过这句话表达什么意思或者求证一些...

  • 内求or外求

    人活一辈子,大部分都活给别人看,很少为了自己。 “凡是重外者拱内”,对外界的环境太重视时,心里就虚了,因为被外在影...

  • 求己更要有规则意识!

    中国人正在由“外求”变成“内求”。外求即就求关系、求渠道、求机会,内求即是要激发起自己的兴趣、热情、希望,。 当你...

  • 内求与外求

    昨天和小伙伴聊天,聊到内求与外求的话题,我以前也是外求的那个,慢慢的觉得外求让自己的内心更不舒服,心情也会随着外在...

  • 求外不如求内

    心不安万事不安,心安天下安,心不动风怎么会动! 看了江南愤青的微信公众号,是不是发一下心灵鸡汤,嬉笑怒骂皆在其中,...

  • 外求与内求

    有人把自己的希望建立在了孩子身上,结果孩子的表现成了我们心情的晴雨表。有人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爱人身上,结果...

  • 外求与内求

    源自一老领导新浪微博,他的微博名 :老蒋玩创业。 之一 与师父师兄共修时,贾师兄谈到:大部分人去医院(无论是西医还...

  • 内求与外求

    向内求道,向外求术;向内求心;向外求财; 外求之人,求到极致一切皆空;内求之人,所求一切皆在心中;用外求之术修内求...

  • 内求与外求

    人的内心,装着五味甚更多品种情愫的小瓶子,畅游于人生旅途中,遇开心的事情,装满甜的瓶盖,会不经意之开启,遇到痛苦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外求的限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la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