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对博览群书这个词很是敬畏,想着世界上有这么多书怎么看得过来,所以对王国维、胡适、鲁迅、陈寅恪等大师很是仰慕,特别是陈寅恪,看书一生把眼睛看坏了。其实这些也是我这几年才知道的,当年我初读书的时候如果你问我对有学问的人你敬佩谁,我会第一个说鲁迅、然后郭沫若、巴金、老舍、高尔基等。大家从这个名单上可以琢磨出我的思维就是一个普通文艺青年的模式。我的理想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过去我读书半千卷不知道有没有,如果有那大部份也属有毒有害类,以至于我在初中时候曾经想过:万一将来犯了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象“四人帮”那样的错误可怎么办?大家不要以为这是我一个人的想法,现在想来简直荒谬可笑当时确实有一批人抱着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想法,太把自己当个人物了,但是在当时我们接受的是宏大叙事的教育,人人都把自己当个人物从来没有考虑过人性的局限。我们学习的英雄人物关键时候堵枪眼、炸桥梁、被火烧一动不动的革命大无畏精神远远超出了现在人的想象。现在回想过去,其实我们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眼里,他们就是泥瓦匠我们是社会主义社会无差别的一砖一瓦。
回到当下没有什么比财富自由更有吸引力的词汇,各路人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特别是近两年的币圈和007的部分人,搞得我有点小亢奋,有白胡子老头说比原链的、有东北大汉来说比特币的、又有赚了钱高调想和巴菲特吃饭的,更不提什么社群空间站、百城千站招站长这些。大家都以自己的高智商而自豪(犹如过去的老一辈),过去有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现在有论韭菜的修养理论完备和实践案例也齐全。大家觉得不容易赚到钱,是因为"不脸"的精神还修炼的不够。所以不断地冲击商业的下限。使得做人越来越没有底线。其实当初批判过“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腐朽思想观念。当时默认它是封建的或者是西方的,现在看来它是本土的穷人思维。
最近看《南渡北归》,我看王国维自尽后陈寅恪的挽词:凡一种文化值衰弱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痛苦,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我们从“五四”以来把过去的传统文化摧毁了,我们以为摧毁了传统的文化,新的文化自然就会从土地里长出来,看来我们高兴的有点早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