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凤凰山下,我极认真的欣赏脚下的这片土地,曾经的土房良田,已是铁路纵横,高楼林立,一点也找寻不到曾经的古朴。不由引发许多的联想,曾经的驿站,到底有着怎样繁华?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驿站,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想必也有过曾经的繁忙景象。不然唐代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一诗中怎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凤凰山下(二)
遥想公元前121年,19岁的霍去病出长安,过沙井驿,率领800骁骑,深入匈奴占领的河西走廊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斩杀匈奴单于,将河西收归大汉,从而打通丝绸之路。
到了元末明初,许多老百姓在这里开始挖井,取出细沙,压在干渴的土地上,保墒抗旱,随名沙井儿。公元1337年,也就是明洪武年间,为了驱逐蒙元残余势力,朝廷在此处修建沙井堡,兵部设驿站,故而得名“沙井驿”。
凤凰山下(二)
由此沙井驿成了经兰州进入河西走廊的必经之地,是通往河西的第一站。倘若天祝乌鞘岭是通往长安的最后一道屏障的话,安宁沙井驿则是最后一道关隘。过了这里,无疑一马平川,直通长安。
我在想,按照古时的旧制,这里应该有一座高大城池。据老人回忆,这里的古城为明朝修建,有东门、南门、西门三坐城门,城楼上有十几口大钟。城墙方圆24亩。城墙外有高高的长城,将黄河、凤凰山连接,构成坚固的放线,阻挡一切入侵之敌。城墙上的瞭望塔,旌旗飘动,长矛剑戟闪耀,严密监视一切动向。一有风吹草动 城墙上的大钟将会响起,告知守卫的官兵。城池内,边防守军往来穿梭,和城内的百姓一起,构成了这座小镇的生活日常。
凤凰山下(二)
作为连接东西唯一的通道,可以想见的是,在哪唯一的丝绸古道上,无论东部海货、茶叶西去,还是西部毛皮东运,一声清悠的马铃声和和驼铃声,想必客栈的老板带着朗朗的欢笑,早已迎接在门口,使在丝绸古道上奔波一天的人们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安乐窝。
随着马队和驼队不断增多,客舍旅店也随之增多,集市贸易相较别处当然也非常活跃,遂吸引四方僧侣在这里建寺修庙弘扬佛法,经年累月形成了沙井驿庞大的寺庙群。
据1999年出版的《安宁区志》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述:“明朝时即有玉帝庙、关王庙、文昌庙、二郎庙、马神庙,清朝时又在堡内外增修显应寺、报恩寺、祖师庙、城隍庙、三官庙、菩萨庙、财神楼等。至清末,兴办邮政;民国元年,撤除驿站,堡渐残破。上世纪60年代,沙井驿砖瓦厂设堡内,堡渐毁,仅存部分堡墙,原有衙署及庙宇已全部拆除。”
凤凰山下(二)
历史上的沙井驿寺庙群,史籍虽无记载,但代代口碑传递,最富丽堂皇的应当是报恩寺。这是一座密宗寺院,始建于明代,续修于清朝,因满清王朝信奉藏传佛教,建筑多融合了藏式风格。
凤凰山下(二)
有了这些寺庙,东来西往的人们在祈福保佑平安的时候有了许多选择,也具有了太多的包容性,这也是这座城池魅力所在,不知林则徐西去新疆,在此住宿是否和此有关?
天佑好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