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410818/b4093296a857c5c0.jpg)
什么是情绪
我们对事物会有自己的好恶反应。我喜欢的就会产生好的感受,我厌恶的就产生坏的感受,于是,我们对事物产生了一份情感。这份情感会伴随着情绪产生。情感是一种态度,我接受或不接受,我认同或不认同等,情感会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因此,情绪就是情感反应的过程。
情绪如何产生的
情绪的产生跟需求有直接关系。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趋乐避苦。当你跟周围的事物发生碰撞的时候,若给你带来愉快和安全的感觉,积极的情绪感受就产生出来。若给你带来糟糕的感觉,或威胁到你的安全,消极的情绪感受就产生出来。人本能需要的是安全、快乐、舒服的感觉。若违背这个原则,就会带来消极的情绪感受。这是自然规律。
情绪的内在需求,跟道德没有关系,跟价值观也没有关系。如:亲人去世了,我们都会很悲伤。可有一个人反而非常高兴,因为亲人活着的时候,对待他很粗暴,给他造成许多痛苦,只有当亲人从这个世界消失了,他才会感觉到解脱和快乐。可见,情绪是非理性的东西。
情绪的易变性
情绪总是在不同的情境下产生,又在不同的情境下消失。特别是小孩子,你会发现,他特别善变。情绪特别不稳定。因为小孩子在成长阶段,他的情感还不成熟,或者说情绪模式还不固定。所以才会变幻莫测。小孩子说话你别认真,闹情绪也别当真。孩子的情绪体验,在孩子身上的影响,实际上取决于成人的回应。
情绪反应的模式
情绪的反应一旦成为一种习惯,就变成了情绪模式,这种模式就是情感。情感是相对稳定的,更加深刻的心理体验,因为有了内容在里面。这些内容就是一个人的心理经验,跟个人的成长背景,生活环境,知识积累都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情感会塑造不同的人格,变成一个人性格的一部分。积极的情感塑造健康的人格,消极的情感造成人格扭曲。积极情感会关注事物的美好面,消极的情感会关注事物的阴暗面。
作为成年人来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往往都跟之前的情绪模式有很大关系,而心理成长的关键,就是消除这些消极的情绪模式,塑造良性积极的情绪模式,从而是一个人发生自我改变,更积极、更轻松的面对生活。提高生命质量和幸福感。
情绪影响身体健康
科学证实情绪会引起生理的变化。例如:呼吸、血压、心率变化等。情绪模式会长期对生理产生影响,消极的情绪模式会影响身体健康。现代医学重视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所以很多患病者,医生都会叮嘱情绪不能激动。然而,情绪导致疾病的产生,并没有被医院足够重视。这反而成为我们心理学工作者关注的领域。消极情绪长期作用于身体,会造成身体气血紊乱,演变为疾病。如:抱怨容易引发胃病,愤怒容易引发高血压,焦虑引发失眠,偏头痛等。心理压力也是造成亚健康的元凶。情绪低落,容易导致身体疲倦、紧张、免疫功能下降,身体气血受损。长期的亚健康,也为许多疾病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