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滇说茶
大滇说茶1001夜之248 历史的原罪——中篇

大滇说茶1001夜之248 历史的原罪——中篇

作者: 大滇雨泽 | 来源:发表于2018-04-27 13:39 被阅读3次

继续叙说历史给普洱茶带来的许多问题。从原料到工艺,历史就是这样把一条非常平坦的道路变得坎坷起来。普洱茶界目前两个主要争论,纯料与拼配之争,古树与台地之争,都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蒙上面纱的历史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让这个行业付出了巨大代价。

      四、台地茶之乱

      查阅中茶公司的历史可知,在1990年前,普洱茶的年产量在500吨以下。这个数字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含义,我们来解析。

      1990年前,甚至放宽到2000年前,滇绿是云南本地消耗的主要产品,滇红是云南茶外销的主流。滇红在2000年前,屡屡有年销售数万吨的历史,而且以出口居多。而云南的城市乡村,主要消费的是绿茶。绿茶和滇红都占了数万吨的量,普洱茶的产量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由于大量的需求,使得提高产量成为必须。台地茶的大量种植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而同时,勐海茶厂、黎明茶厂、澜沧古茶这样的茶厂,都是以红茶、绿茶为主的。云南中茶每年出口滇红数千吨,滇红集团也是出口大户,做普洱茶就是偏门生意。红茶、绿茶的等级评定以芽尖为主,造成了对芽尖茶的需求。所以,1980年代出口创汇的需求,滋生了台地茶的大量种植,也导致了一部分古茶树被砍掉种植台地茶。

      查看当时的历史,勐海茶厂、昆明茶厂、黎明茶厂等获得国家级金奖、银奖的产品,都是红茶、绿茶。在收购政策驱动下,提高产量,提高等级(嫩芽多,价格贵),导致的结果就是大量种植台地茶,而且主要供应给红茶和绿茶厂商。另外,云南大叶种的绿茶也出售给外省制作茉莉花茶等,作为茶坯。

      之前,我们做过推断,1980年前,主流的茶树是乔木茶。1980年代开始大量种植台地茶,大致在5~7年开始采摘。1988~1992年,是普洱茶的衰败期,著名的88青就是卖不掉的东西。昆明茶厂破产关闭、下关茶厂改制,勐海茶厂自谋生路,开始注册大益商标,主要供应给香港、澳门和马来西亚市场。而台湾在这个时候,普洱茶还处于洪荒时代。两岸紧张的关系导致普洱茶并不能直接出口到台湾,而由台湾一些商人从云南转口越南辗转到台湾,说明白点,就是走私。由此正本清源,其实在1980年以前,云南的整个茶区资源以乔木茶为主,即便在以滇红出名的凤庆,也是矮化过的乔木茶为主。

      在1990~2000年间,普洱茶的地位低下,自然好原料都用来制作绿茶、红茶了。这是经济利益驱使下的必然。普洱茶的地位在2005年后迅速提高,是台地茶迅速占据了主流。在普洱茶历史上,从来没有台地茶大规模制作普洱茶的历史。由于巨量台地茶的进入,为了销售,有必要掩盖普洱茶的真正历史,乔木古树反而作为小众产品,变成了偏门产品,变成了普洱茶的非主流。

      1990年前的500吨产量里,大体上都应该是乔木茶,2013年至少6万吨产量里,乔木茶应该在3000吨左右。5.7万吨VS3000吨,大部分厂家和商家必须站在台地茶一端,把古树茶说得一文不值,否则,怎么销售?众口铄金,舆论上必须置乔木茶于死地。5.7万吨可以调动CCTV、各种杂志、论坛媒体等,把古树乔木冠于炒作、疯狂等标志,必欲置之死地。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今年春天,名山乔木茶的大涨,再次给了这些人一记响亮的耳光。而购买者,并非跟风,而是资深的普洱茶人和越来越懂茶的爱好者。我知道贵,但我知道这东西好,好喝!这些朴素的话语道出了普洱茶的基本价值。一部分中国人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价值,并非便宜就是价值。时代已经进步,从今年来的收藏品市场来看,越来越多的人,要求东西质量好是第一位,而把价格放到了第二位。这一点,跟90年代完全不一样。

      五、熟茶之乱

      同样,熟茶的悲剧源于台地茶。在1990年前,主要的熟茶原料是乔木茶原料,而在1990年后,熟茶的原料变成了以台地茶为主,而且更糟糕的是,慢慢趋于以台地茶的夏茶为主。这还不过分,最过分的是,1990年代,茶还主要在山区种植,在高海拔地区。随着普洱茶的火爆,低海拔地区也在大量种植,还有的地方把农田菜地都种上了茶苗,作为普洱茶的原料。所谓坝子茶,由于海拔较低,温度较高,自然虫害比较严重,然后,就有了农药和化肥的滥用。这些构成了熟茶的主要原料,由此造成了熟茶声誉的进一步下降。

      再次回到1980年代,200~500吨的普洱茶年产量里,至少三分之二是熟茶!乔木茶发酵的熟茶!假定乔木茶优于台地茶,那么我们自1990年以来,熟茶就是一直在走下坡路?熟茶的品质,怎么可能得到提高?即便以大益为首的厂商努力提升熟茶的地位,但是,由于原料并未得到相应的提升,仅靠广告和宣传是无法让消费者认同的。让消费者真正认同必须要拿出真东西来,这就是茶的本质:好喝!

      重新回到1980年代吧。在2013年,呼吁大家关注熟茶,乔木熟茶,让熟茶回到它本来的面目!不再作为清理废料的工具!

      六、移民之乱

      1950年代,一场战争,抗美援朝,让周总理来到了云南,种下了国家的战略资源:橡胶树。云南,有几个美丽的地方,德宏、芒市、瑞丽、西双版纳这些地区从此成为橡胶的主产区,也开始了生态恶化。绿色沙漠带走了大量的水分,尤其是近年来橡胶行情暴涨,种植面积就扩大了无数倍。数字说话,整个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约在300万亩,而仅仅在西双版纳,橡胶种植面积就达到了450万亩左右。由此,气候发生逆转,热带雨林气候的西双版纳,居然也成了干旱的重灾区。连续的干旱,使得近年茶叶产量减小,市场价格剧增。

      随着橡胶的种植,来自湖南、上海知青的涌入,版纳的各大农场建立起来。响应国家建设的同时,也对茶叶的基本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尤其厉害的是农场茶,以每公斤十多元的价格入市,是制作普洱茶劣质原料的典型代表,在抹黑普洱茶名声的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曾看过某茶砖,春茶,连芽都是黑的,带“药香”,典型的农场茶。许多著名的易武熟茶,用料也来自于易武“纳么田”橡胶林间种植的茶。在橡胶种植的前几年,没有经济收入,就靠这些茶来维持收入了。用这些茶做熟茶,算是厚道的,更有甚者,用这些茶做生茶!这几乎就是整个普洱茶行业的敌人了。

      也许,农场对版纳的橡胶、甘蔗、稻谷等的确作用非常,开发了版纳的经济,但作为一个茶爱好者,窃以为:如果没有农场的进入,现在的西双版纳,应该还是淳朴的,充满了原始气息的西双版纳,而普洱茶,依然是弥漫着原野香气,充满了大自然精华,天地所酿,足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精品!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滇说茶1001夜之248 历史的原罪——中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mblftx.html